国家项目《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和《农
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体系及其子体系构建研究——美丽乡村
建设标准子体系研究》通过验收
国标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化研究项目《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体系及其子体系构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子体系研究》于2014年1月立项,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参与。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该项目在深入分析我国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从标准化战略的高度,构建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并从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等方面开展标准化前期研究,共编写6个研究报告、研制5个国家标准草案稿。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对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方面的重要标准进行梳理后,形成研究报告,并研制《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质量控制规范》国家标准草案。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体系及其子体系构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子体系研究》该项目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确定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内容,界定并细化标准化研究对象、范围、标准体系层级及关键要素,明确标准化对象实施主体的提供方式(政府、市场或政府市场兼顾等),构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该项目包含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公共、生活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农村公共服务与村务管理等10个子体系的研制和2个研究报告的编写。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作为项目参与单位,主要开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子体系构建研究”项目中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子体系研究报告、子体系框架和体系表、子体系编制说明及标准制修订优先项目清单》的编写工作。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我所抽调业务骨干与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的专家组成项目组,广泛收集、查阅大量资料,并到安徽、辽宁、云南和海南本地等10多家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企业和农业旅游休闲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举办多次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书要求的各项任务。
2015年7月2日由国标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北京对《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体系及其子体系构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子体系研究》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执行、研究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验收材料。经过认真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组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经费使用合理,项目调研比较充分,材料编写符合要求,管理规范;该项目的研究为我国农业良种繁育和推广服务标准化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体系及其子体系构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子体系研究》项目组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经费使用合理,项目调研比较充分,材料编写符合要求,管理规范,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年度验收。
这是我所首次与国家级和各省市标准化研究机构合作,参与国家较大规模的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不仅取得了较好研究成果,也锻炼了队伍。
标准文献室
2015年7月20日
“黎族服饰”标准化开创先河
2015年12月29-30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国内各专业领域专家,审定了我省“黎族服饰”六项系列地方标准,标志着我省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了标准化发展道路。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戴恩桦处长主持,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等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符坚副局长高度重视民族服饰非遗保护与继承标准化工作,亲临会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就黎族服饰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交流。
审查专家组由我省非遗中心、博物馆、民族学会、海大艺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黎族服饰传承人、黎锦技艺传承人及黎族服饰研究专家、文化标准研究专家等13名专家构成,海南大学李绍鹏教授组织专家对六项标准进行了逐条逐句的审查,历时两天完成了黎族服饰专用名词术语和黎族传统服饰标准,确定了以方言为特征的黎族分布和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的服饰分类,确认了各方言地区的服饰款式和特色。以黎族地区当地特产为原料的服饰面料生产,以天然植物为染色原料的织染方法,记忆黎族特有民族性格的黎锦技艺,尊古承先的氏族符号,对于今天的服饰文化而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文化部文化标准研究中心闫贤良主任讲到,标准化是保护文化遗产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五指山热带雨林盛产的见血封喉,是黎族传统服饰的典型材料,经过特殊加工技艺制作的树皮衣,记录了黎族先民的智慧,既是黎族服饰的特征,也是海南服饰的特色。如果应用现代纳米技术进一步加工处理,也一定会成为今天的服饰时尚。黎锦传承人符秀英讲述了黎锦织染的方法和技艺,织锦的黄色因取材于姜汁而形成特有的色彩,黎锦所有的染色都来自自然植物,环保健康。一些特殊植物不仅没有工业染料致癌的威胁,而且还有养生的作用。黎族传统服饰的加工生产技艺,对今天中国主张的生态文明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海南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王学萍作为海南黎族服饰专家应邀参加会议,他说,要清晰认识黎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我省黎族服饰系列标准,开创了遗产保护的标准化先河。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也是各民族表达自己情感和审美的主要方式。“礼仪之大、服章之美”谓之华夏,正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彩绚丽的服饰之美,才有了“华夏”称谓;也正是因为服饰承载的中国传统礼仪,才有了华夏5000年的“礼仪之邦”传颂。曾经傲居东方影响世界的衣冠大国,也正是建立在各少数民族各有特色的多样化民族服饰基础上。没有历史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失去传统就失去了创新的源泉。标准化清晰地界定了什么是黎族传统服饰,准确地反映了各地区黎族服饰特征,客观地记录了黎族服饰的发展历程。保护不是怀旧,继承不是复古。今天的民族服饰标准化是为明天的民族服饰产业振兴奠定基础。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源于继承,继承在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赋予传统时代精神”。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是海南省“黎族服饰”六项系列地方起草单位,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组建专门研制组,历时两年,以遵循传统、尊重民族特色为原则,多次深入海南五指山、乐东、保亭等黎族村寨调研、走访,与省内外专家、传承人、黎族各方言聚居地、民族博物馆进行了专题研讨和论证,完成了《黎族服饰第一部分 术语》、《黎族服饰 第二部分 哈方言服饰》、《黎族服饰 第三部分杞方言服饰》、《黎族服饰 第四部分杞方言润方言服饰》、《黎族服饰 第五部分 赛方言服饰》、《黎族服饰第六部分 美孚方言服饰》六项系列标准。标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黎族各方言服饰的头饰、耳饰、胸饰、腰饰、手饰、脚饰等传统特征,对不同方言地区的男装、女装的常服和礼服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着尊重民族习俗习惯、客观反映历史传统的原则,完整地呈现了我省黎族服饰的历史风貌。
黎族服饰标准化为我国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手段,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提供了依据,为我国民族服饰文化创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法。以黎族传统服饰为基础,继承传统服饰技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国际时装潮流,发展海南特色的民族服饰“创意文化产业”,既是中央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振兴民族特色产业新时期的新任务。
标准文献室
2015年12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