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专家为上海标准化工作建言献策
让“上海标准”成为高标准的代名词
本报讯 (记者 霍一夫)由上海清算所牵头全球相关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制定,并由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在上海发布的上海清算标准,获评“上海标准”后两个月,就已经有4家原先坚持使用自主披露模板的机构开始采用,至此,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均已按照该标准进行量化信息披露,覆盖全球市场业务规模的95%。这是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在3月2日召开的“上海标准”工作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
“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创设性规定。《条例》明确,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在上海本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专用标志。根据《条例》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把“上海标准”作为高标准品牌来打造,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价的方式,在上海树立一批高水平标准,使“上海标准”专用标志成为高标准的特有符号,“上海标准”成为高标准的代名词。
“上海标准”是上海的,也是国际的。一方面,要依托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更多“上海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另一方面,要欢迎外资企业、国外标准化机构等参与“上海标准”制定,提升“上海标准”国际认同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认为,“上海标准”要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国际视野、开放思维,思考“上海标准”如何助推未来15年上海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甚至在全球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作用。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积累了非常好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应该增加标准的互通性,让它为全国分享、全球分享,特别是中国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去分享,这也是“上海标准”的另外一个价值。
此次“上海标准”工作座谈会上,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为上海标准化工作建言献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主席沈远东认为,加快“上海标准”专业评价机构的建设,以保证评价制度和方法的科学、公正,确保“上海标准”的高质量和先进性。同时,发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积极探索在沪外资企业申报“上海标准”的可行性,加大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研究“上海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机制。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吴小东表示,实现国际国内标准同步,要将标准化技术资源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充分对接,实现创新链、标准链、产业链紧密结合。同时,在上海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当中,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先行,实现标准化资源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充分对接。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认为,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公共数据、数据安全能力、城市运行“一网通办”城市治理要素编码等一系列具体的需求,在数据要素市场上,数据开发应用、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领域开展标准规范的研制,推动标准宣贯和应用推广,力争打造一批数据治理领域的“上海标准”,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共数据治理的能力,挖掘数据的价值,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自动化协会(ISA)“雷蒙德D.莫洛伊奖”获奖专家陈德基建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推广统一的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连通不同的行业,数字化城市的未来是多个产业物联网的互联互通,需要标准化的互联互通。
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黎建议,企业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民营企业敢于将技术产品成果融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实现创新成果的标准化。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要求,按照上海城市定位,制定及实施新一轮上海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完善上海标准化工作机制,更有力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广“上海标准”应用。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