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标准化服务 》国内外标准化动态 》  点击次数:
 咨询服务
· 标准查询
· 标准有效性确认
· 标准跟踪服务
· 标准体系构建及项目研究
· 标准化试点示范技术指导服务
· 标准制修订服务
· 标准化培训
· 企业标准评价
 标准化政策法规
 国内外标准化动态
 标准发布动态
 网上书店
 海南标准化动态
 标准化协会
 联系我们
  搜索类型
 
全国政协委员舒印彪: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王文政   发布时间: 2020-06-30 11:00:52

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舒印彪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2019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83IEC大会上,舒印彪正式就任第36IEC主席,成为该组织成立110多年来首位中国“掌门人”。他的就任,亦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近日,在全国两会上,中国质量报记者就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以高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抢抓“新基建”领域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等,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

记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出口了大量防疫物资,但同时也表明中国标准“力量”仍有待加强。您认为该如何进一步接轨国际,增强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舒印彪:国际标准作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在提升国际贸易效率、降低合作成本、应对全球性紧急事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必须高度重视国际标准的作用,推进更深层次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互通互认,大力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着力在3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大力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助力提升我国标准的整体质量。要建立国际与国内标准项目同步发展的工作机制,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水平,积极推动我国各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就某一领域而言,如果已有成熟的国际标准,应积极采标。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提高产品的整体水平。对我国原创或产业实力雄厚的领域,要积极推广中国标准的应用范围,把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制修订计划,淡化标准的中国概念,中国标准就是国际标准。

二是积极引领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提供制度支撑。加强国际标准研究工作,针对国际标准的空白领域,以我为主提出组建国际标准组织新技术领域和国际标准新提案的工作建议,发起成立更多的技术委员会,进而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三是善于运用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建立相应的国际合格评定体系,助力中国标准、技术、产品“走出去”。近年来,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但运用好这些国际标准成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工作。国际标准以及相关认证体系对于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至关重要,而当前中国相关认证体系建设与世界制造贸易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标准完善相关认证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的互认,推动中国标准和认证“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您认为当前应该如何以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舒印彪:标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最佳规则秩序和重要科学依据。国际标准作为全球治理、经贸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国际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国际标准代表着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整体水平。要完善建立以标准促进技术创新和以技术带动标准进步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总结重大工程创新、高新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国际化的方法和途径。

以国际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广泛应用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技术优势向国际竞争优势的转化,带动我国产品、技术、工程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产业链,可极大促进我国企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以国际标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与政策、规则相比,标准更具有科学依据,作用的对象更加广泛,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标准在协调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例如,美国FDA通过采用国际标准替代技术监管,一直在加强技术标准的使用,其通过广泛认可国际标准,在协调各行业领域、促进国际贸易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社会及政府的负担。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国际社会逐步融合。目前我国运用标准化作为治理工具的实践还比较少,应加强国际标准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我国在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方面与国际接轨。

记者:当前,“新基建”浪起潮涌,作为IEC首位中国主席,也是华能集团的董事长,您认为中国应如何抢抓标准制修订机遇,加强“新基建”领域标准建设?

舒印彪:“新基建”涉及5G、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相关技术日新月异,国际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处于战略机遇窗口期。要想更好地贡献中国智慧,就必须统筹各方力量,超前布局,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战略规划,进而抓住标准制修订机遇。

一要超前谋划,充分利用战略平台开展工作。市场战略局、标准管理局和合格评定局是IEC的三大核心管理机构。我在担任IEC主席之前,曾在市场战略局任职多年。其间,我国通过主导多部白皮书的编制,实现了多个领域标准战略的落地。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契机,我们主导编制了新能源并网白皮书,这不仅为IEC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后续发起成立新能源并网技术委员会奠定了基础。

二要重点突破,在新技术领域发起成立技术委员会。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创新、重大科技攻关成果,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适时在国际组织中发起成立新的技术委员会,是我们在前期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摸索出的一条可鉴之路。以特高压输电为例,IEC TC115高压直流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开创了标准与技术相互引领的全新工作思路,在我国国际标准化发展道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依托秘书处平台,我国已主导编制了近20项高压直流领域的国际标准,成功地将我国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

三要有的放矢,全速推进国际标准制定。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优势技术领域,已经有了相当数目的国际标准立项。在“新基建”的关键领域,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已承担的高层职务和秘书处,通过科研、产业、标准制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推进策略,有效推动自主创新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和推广。

记者:标准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增强中国标准国际竞争力,培育标准化人才是当务之急,您对此有何建议?

舒印彪:标准化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推进国际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先决条件和决胜因素。国际标准化舞台是高素质人才的竞技场,需要一支懂专业、通语言、善协调、熟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我国在标准化人才培育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基础相对薄弱,未来仍需进一步关注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提升全民国际标准化意识,注重国际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推广国际标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国际标准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加快国际标准化学科建设,系统性地开发国际标准化教材和课程体系,鼓励更多高校、研究机构开设标准化课程和学历教育,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梯队化人才培育。三是深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针对性强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项目,实现个人、企业、国家多层面国际标准化能力的综合提升。四是拓展国际标准化人才选培渠道,充分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现有人才培育机制,如IEC的青年专家计划,同时开发符合国情、行业特色的专属标准化人才选培机制,激发我国专家运用国际规则的自觉意识和思维方式。五是建立健全国际标准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设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畅通国际标准化专家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全方位优化标准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中国质量报》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