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疫情防控提供“标准武器”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对疫情反应迅速
□ 本报记者 徐 风
标准是规范疫情防控措施、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作为组织起草和审查公共安全领域基础性、通用性、综合性国家标准的技术组织,疫情暴发后,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1)很快就从近期的基层需要和长期的顶层规划两个方向形成了疫情防控的标准化工作思路。
以防控需求为导向
标委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所副所长秦挺鑫说,落实既定标准化工作思路的其中一项工作是以疫情需求为导向,聚焦疫情风险评估和社区疫情防控。为此,秘书处紧急征集标委会委员建议,深入分析紧迫性和可行性,研制当前所需要的标准。
据介绍,标委会在主任委员范维澄院士领导下,广泛征集疫情风险评估和防控相关标准提案,形成了《五色疫情风险评估地图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社区工作指南》和《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指南》国家标准草案。目前,《五色疫情风险评估地图管理规范》提供了疫情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评估信息发布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社区工作指南》在总结全国各地社区疫情防控的优秀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社区疫情防控技术和管理规程。《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指南》主要针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的适用对象、隔离场所、消毒要求、自我监测、居家防护措施等。
3项标准对于准确及时发布区域疫情风险评估信息,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疫情防控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将起到较大作用。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秦挺鑫提及的另一项落实工作思路的举措是分析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公共安全标准化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标准体系,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整体水平提供技术基础。
研究认为,在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了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标准化工作的诸多问题:一是不同领域标准研制缺乏统筹,出现标准覆盖不全,标准交叉、矛盾等问题;二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标准的查询、技术比对分析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快速发挥标准在响应紧急状况时的作用;三是由于不同类型标准的指标存在差异,对于标准用户来说,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合理快速选择适用的标准指标困难较大。
基于以上3个方面的分析,标委会秘书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承担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项目“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标准体系研究”,这项研究以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标准体系,解决相关领域标准通用性、兼容性问题,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整体水平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出思想作智囊当参谋
在范维澄院士的带领下,标委会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卫健委、中国工程院、中国疾控中心、应急管理部、科技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咨询。
标委会成员单位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宝贵经验,至今已上报了关于疫情预测、风险评估和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等10多篇政策建议。同时,该公司先后研发出疫情态势可视化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社区疫情管控平台、企业复工平台和手机App等,并形成了内控标准,为包括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在内的40多个省、市、县的疫情防控提供服务。
标委会成员单位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积极为北京抗疫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后续影响,研究提出应对良策,通过北京市多个渠道提交了社区防控能力提升、大数据手段运用、加强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多份政策建议。同时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加紧总结经验,与实务部门加紧推动城市风险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工作,将标准化工作基础转化为政策措施,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方案、贡献智慧。
标委会成员单位苏大教服集团在完成保安、保洁、运送、消杀、设备维护等各项基础防疫工作的同时,第一时间根据奋战在一线的同志积累的宝贵抗疫经验,联合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编写了设施管理、保安服务、物业服务领域的防疫应急管理指南,为一线的同事提供了防疫的正确作业指南。目前这些指南正在申报相关国家标准立项,以期在更大范围发挥更大作用,在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力量。
秦挺鑫表示,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持续为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标准武器”,在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领域,促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疫情防控标准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安全的硬约束,为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安全屏障。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