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标准化服务 》国内外标准化动态 》  点击次数:
 咨询服务
· 标准查询
· 标准有效性确认
· 标准跟踪服务
· 标准体系构建及项目研究
· 标准化试点示范技术指导服务
· 标准制修订服务
· 标准化培训
· 企业标准评价
 标准化政策法规
 国内外标准化动态
 标准发布动态
 网上书店
 海南标准化动态
 标准化协会
 联系我们
  搜索类型
 
深圳市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试点标准体系框架出炉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人:胡玉迎   发布时间: 2016-05-13 15:59:46

 

光明新区于2014年底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之后,立即着手启动相关工作。如何探索建设新型城镇化试点,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才能符合国家标准,新区一直在努力。2015年,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由深圳市光明新区等10个地区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中开展标准化试点。为此,新区经过10个月的调查研究,终于出炉《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现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 

关于背景和意义 

光明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研究报告》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建设 

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公布了全国64个试点地区名单,光明新区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区级试点。 

何为“新”?可以说,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对于光明新区来说,探索新型城镇化,则有三个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先行地区的深度城市化,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二是有利于实现大型城市边远地区跨越发展,创新国家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新模式;三是有利于推动大型城市后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人、自然、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路径。如何开展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有什么标准?受光明新区管委会委托,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市场监管局组织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技术机构于今年3月出台《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现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制定了符合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工作实际和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为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建设依据,探索制定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缺失的关键标准,并为后期开展标准试点和宣贯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与《研究报告》编写的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标准化孵化中心副主任王科表示,该报告是光明新区落实《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建立符合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和实际的标准体系,提升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并对探索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该报告有助于推进我市“深圳标准”建设。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工作,提出“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提升深圳信誉,创造深圳质量”。年初,市政府以1号文的形式出台《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和《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我市打造“深圳标准”工作。从深圳标准与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来看,两者根本目的都在于推动深圳市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因此,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也是落实市政府打造“深圳标准”工作的重要抓手。 

关于研究方法和路径 

参照国内外标准并符合新区实际 “大标准”理念指导新区执行新型城镇化 

标准是引导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技术支撑。光明新区在探索国家新型城镇化路径中,如何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呢? 

王科表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三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四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六是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总体来说,国内与新型城镇化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36个,主要涉及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资源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相关领域。从光明新区实际来看,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成立第一个新的功能区,其体制机制比较特殊,城市管理治理形象比喻为“小马拉大车”。在这种情况下,光明新区在探索国家新型城镇化路径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标准,探索制定一个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标准体系。 

2015年6月,光明新区正式启动了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现状研究工作,并委托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市场监管局开展调查研究。2015年9月至10月,光明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标准院等技术机构实地走访新区城建局、社建局、组织人事局、经济服务局、公共事业局等7大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主要推进部门,调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创业创新环境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以及土地改革6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情况,收集到新区23个细分领域的相关资料。2015年10月,拟定了《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报告》初稿,并发各调研单位征求意见。同时,根据各单位回复意见修改报告初稿。 

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研究,今年3月,光明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项目验收会”,邀请各单位及专家代表对框架及报告进行验收。依据光明的实际情况,该《研究报告》确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创业创新环境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以及土地改革6个方面作为构建标准化体系主要内容。 

光明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新区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标准,还涵盖了“大标准”理念在内的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执行的规划计划、政策法规等,充分体现“深圳标准”的创新精神。 

关于标准化体系 

六大方面26项任务构建新区标准化体系 框架内容凸显新区“绿色发展”三大理念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报告》拟定的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标准化体系框架,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管理类)、城市发展、生态发展、文化发展、政府服务六大方面体系构成,其中每一方面体系均包涵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例如,经济发展包涵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六大方面包含26项工作内容,涉及人口管理、卫生医疗、政府服务等。框架内容还凸显了体现新区“绿色发展”理念、体现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体现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理念。 

据了解,经济发展体系部分根据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中“积极培育城市创业创新环境”试点任务设置。根据该试点任务,新区将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要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 

社会发展(管理类)体系内容是新区为解决非户籍人口在入户、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是逐步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新区实践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要求,本部分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就业创业、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基本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社区建设九大内容。 

城市发展体系部分主要为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即包括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以及新区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工程建设体系的探索等内容。除了新城建设,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包括城市更新,即对建筑物及其他市政设施进行维护、整治改善,以达到改善旧城区生活居住环境的目的。 

生态发展体系部分主要包括为提升新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而对新区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进行的资源整合、调配和集约利用。 

文化发展体系部分主要包括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两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和体育资源布局与建设、公共文化资源管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文化场所服务等相关内容。 

政府服务体系主要为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部分的内容,还包括新区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内容。根据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新区积极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并探索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并对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加强对新区社会管理和服务,新区积极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居民议事会管理和社区基金会管理等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在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为保证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新区将通过试点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探索PPP投融资模式的方式来保障资金供给。(记者 宋彪)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