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意见要求要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鼓励各地区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效和环保标识认证制度。
国家标准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全力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和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施完成了“2012-2013年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启动实施了“2014- 2015年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截至2015年4月底,共发布了79项强制性能耗限额国家标准,覆盖了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重点高耗能行业,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共发布了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工业设备等六大类共65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有效支撑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益,促进了消费向高效节能产品转型。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委大力加强节水标准制修订。截止到目前已批准发布43项节水标准,包括用水器具水效标准,钢铁、电力、化工、洗车场、滑雪场等重点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以及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等。
此外,国家标准委还积极开展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2007年3月,正式启动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针对循环经济模式清晰、效果显著、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建立、标准制修订、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循环经济标准化培训、循环经济采标贯标等重点工作。截止2014年12月,共批准77个项目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其中城市12个、园区15个、企业50个,已验收2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