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标准委围绕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国家标准委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思路和计划,《中国标准化》杂志记者于近日对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进行了专访。
记者:要推动我国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标准化需要着力开展哪些工作?
田世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为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国家标准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着重在6个方面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以农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技术体系、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步伐,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标准技术水平,有效支撑我国特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与推广体系。继续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构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覆盖的区域综合标准化推广体系,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标准实施与推广,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化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实施验证平台,拓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信息反馈渠道,使标准制修订与实施推广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四是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多方位联动,建立科研成果与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宣传与标准化推广、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助推农业标准化工作高效开展。
五是健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通过推动各方面对农业标准化政策、投入的支持,以及引导创建农业标准化产品品牌等方式,逐步健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形成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内生动力,保持农业标准化工作活力。
六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支持高校农业标准化学科建设,培养农业标准化各类人才,构建学科齐全、人才层次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
记者:在保障以粮食安全为主的农产品安全方面,农业标准化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
田世宏: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十三五”期间,将联合有关部门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一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出台关键标准,筑起农产品安全防线。围绕安全种植、健康养殖、绿色流通、合理加工等方面工作,重点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米袋子、菜篮子”产品安全种植,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新型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鲜活农产品流通溯源,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等领域标准制修订,争取到2020年制修订相关标准3000项以上。进一步完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农产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
另一方面,汇聚各方力量,开展示范推广,助推农产品安全水平提升。围绕农业标准化示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提升等,大力开展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到2020年建设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各类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实施项目1000个以上,组织农业标准化科研机构、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构建农业标准化推广平台,建立现代农业标准化实施和推广体系。
记者:农业标准化示范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田世宏:早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多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各涉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与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到2014年底,共建设八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72个,推动各地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107个,涉及全国2000多个县(区、市),覆盖了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茶叶等大宗农产品和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全社会农业标准化意识。如通过开展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产值比示范前增长81.82%,农民人均收入比示范前增长67.05%;培育了478个名牌农产品,147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977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资源环境硬约束等重大挑战和考验,这些均对农业标准化特别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国家标准委正在启动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通过开展提升工程,在巩固示范区原有建设成果的同时,探索出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内容和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示范区提升工程包括: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努力在智能农业、农机装备标准化等领域不断提升。抓好农业标准前期研究科技攻关,提高农业标准科技含量;实施推广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和农业机械相关标准,提高示范区的装备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研制加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标准和物联网监控标准,提高示范区信息标准化水平,支撑示范区构建市场信息平台和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智能管理。二是创新农产品流通工作,促进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抓好农产品流通“源头管理”,研制农产品产地市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运输贮藏、信息发布、电子交易等标准,提高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产品商品化、品牌化水平,增强示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支撑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污水排放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推动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多功能经营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实施龙头企业与示范区的紧密对接,将示范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示范、观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种养殖核心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全产业链创建模式。
记者: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农业标准化工作将如何支撑该项改革?
田世宏: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既是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农业的内在需求。农业标准化工作将通过加快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一是努力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水平,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作,引导承担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标准化创新驱动,提升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态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农业多功能经营标准化等工作,带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使其成为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领域的关键点。加快建立农技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质量、服务提供、服务支撑、服务评价等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三是创新开展农户家庭农场标准化工作,使其成为发展农户家庭农场的支撑点。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区域的农户家庭农场开展调研,分析农户家庭农场的标准化需求,分类研制农户家庭农场发展亟需的生产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贸易标准,提出支持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有效经营的标准体系,探索开展由农户家庭农场承担的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