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宏主任接受经济日报专访
发挥标准化促改革惠民生重要作用
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国际标准推进积极改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我国的主题确定为“标准助推改变 标准服务百姓”,并将今年世界标准日同时确定为全国标准开放服务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我国在世界标准领域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标准化工作如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田世宏: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标准化工作也加快推进。目前,中国已有1200多个技术委员会(简称TC)和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超过4万名专家踊跃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制定了3万多项国家标准,覆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我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和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中国积极参与了ISO的737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活动,占ISO所有技术机构的89.3%。
近年来,中国相继担任了ISO所有高层管理机构和IEC所有高层管理机构的成员,在国际标准化活动高层管理事务中的地位持续提升。2008年,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2011年,我国成为IEC常任理事国;2013年,我国成为ISO技术管理局常任成员。在9月21日召开的第三十六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成功当选ISO主席。这是1947年ISO成立66年以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职务,这一突破不仅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有利于中国标准“走出去”,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标准水平,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应如何看待标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
田世宏: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乃至百姓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标准,特别是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标准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稳增长看,标准化通过统一、简化、优选,协调人类生产、服务、贸易、消费等活动,共享知识、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提升效益,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从调结构看,标准是“门槛”,在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也是产品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分量越重,就越有利于消除或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标准还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从促改革看,协调统一的标准有利于消除国内地区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
记者:请您谈谈标准化工作给百姓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田世宏:标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人身健康、消费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方面标准化的工作力度,就是希望让标准更好地服务百姓,让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
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事关标准的政策措施,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比如,基于能效标准标识的实施,国家建立推行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应用能效等级一级或二级以上的节能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超过400亿元,出台实施细则20多项,形成包括家电、汽车、工业产品3大类,15个品种,数十万种型号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体系。这个工程大大推动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普及,使高端消费逐步转变为大众消费。统计显示,消费者仅从购买家电产品中就获得了节能补贴款项234亿元。其中,高效节能空调产品的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70%左右,产品生命周期内预计可为全国消费者节约电费75亿元。
在“世界标准日”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发布35项国家标准,内容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车用乙醇汽油、牙刷、婴幼儿用品等内容。应当说,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稳增长、扩消费、促节能、惠民生”重要政策平台。
记者: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针对当前面临的紧迫形势和一些短板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有哪些调整?
田世宏:国务院提出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这既表明新一届政府对标准的看重,也说明标准在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上还存在短板。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关键在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厘清各自职责定位,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
具体到该管的方面,第一,要管住管好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既具有“技术法规”的属性,也具有质量安全底线的功能。既然是政府该管的事,就应该加强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现在,30个部门、31个省区市都制定发布了强制性标准,既不利于市场的统一,也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因而要整合优化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证强制性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第二,要配套改革推荐性标准的管理,调整优化现有的推荐性标准体系,力争建成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协调配套、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第三,要完善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