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质检新闻 》国内质检综合新闻 》  点击次数:
 海南质检新闻
 国内质检综合新闻
 信息所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搜索类型
 
支树平在吉林省考察质检工作时要求 带头实施《质量发展纲要》 早日建成质量强省
文章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钟勇   发布时间: 2012-06-04 14:43:35

支树平在吉林省考察质检工作时要求 带头实施《质量发展纲要》 早日建成质量强省

    5月31,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长春出席吉林省学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培训班暨出口企业质量安全表彰大会,并在吉林省考察质检工作。他强调,提升发展质量,要把《纲要》抓在手上,认真看待,认真实施。吉林各级质检部门要带头学习贯彻《纲要》,早日把吉林建成质量强省、外贸强省。

    在吉林省学习贯彻《纲要》培训班暨出口企业质量安全表彰大会上,支树平与吉林省省长王儒林等一起,为首批“吉林省优秀出口企业质量安全奖”获奖企业颁奖。

    支树平指出,近年来吉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讲质量的发展。一是认识高,重质量。在质量兴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质量强省的新思路。此次又专门举办学习贯彻《纲要》培训班,各市(州)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集中参训,确实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二是措施实,抓质量。将质量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及食品安全等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成效好,有质量。“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合格率不断提高,全省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支树平强调,《纲要》作为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从编制到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广泛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质量问题的有力武器。提升发展质量,要把《纲要》抓在手上。一方面要认真看待。《纲要》是党和国家新时期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央有关质量工作的系统部署和长远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纲要》是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提高质量发展水平,才能有效破解发展中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贸易争端等突出问题,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纲要》既抓长远,又抓当前,是解决当前突出质量问题的行动指南,只要吃透《纲要》精神,质量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能够把得准、解决好。《纲要》是指导中国特色质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不断拓展质量发展之路,完善质检工作体系,推进质检事业发展,应该成为贯彻《纲要》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认真实施。《纲要》是国家规划,各级政府要把实施《纲要》作为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实施《纲要》的具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加快完善促进质量发展的产业、科技、金融、财税等配套措施。特别要把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做强工作载体,切实推进《纲要》的贯彻实施。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动员企业把《纲要》落实在车间班组,落实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质量主体责任。要严格质量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实施《纲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要建立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宣传质量政策,普及质量知识,支持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实施《纲要》、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支树平说,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历来有抓质量的光荣传统,要在贯彻实施《纲要》中为全国作表率。要在广泛学习宣传上作表率,抓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纲要》家喻户晓,让建设质量强国深入人心;要在深入贯彻落实上作表率,把贯彻《纲要》与贯彻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吉林重点产业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等搞好衔接;要在加强质检工作上作表率,支持质检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关心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尤其要根据质检部门技术性强的特点,加大对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的投入,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支树平希望吉林各级质检部门珍惜当前大好机遇,带头学习贯彻《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努力在提升吉林发展质量中担当重任、发挥作用,让吉林早日成为质量强省、外贸强省,让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质量光彩。尤其是在当前外贸形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吉林检验检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扶优扶强帮助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继续抓好班子队伍建设,为促进外贸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贡献力量。

    在吉林期间,吉林省领导孙政才、房俐、陈伟根等会见了支树平一行。支树平还考察了吉林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基地、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国务院参事张纲、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陪同考察。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