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门时报评论员文章:科学精神与技术权威
科学精神与技术权威
本报评论员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4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隆重召开科技委员会议暨科技表彰大会。总局党组领导悉数参加,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到会并讲话,质检系统科技精英和技术骨干济济一堂,国家质检总局聘请的院士专家亲临指导,支树平局长作了《推进科技质检建设,树立科学权威形象》的重要讲话。这是一次质检科技建设的盛会,这是一次质检科技成果的表彰,这是一次质检科技精神的弘扬,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支树平局长的讲话,围绕“树立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着重强调科学精神与技术权威,是对质检科技建设的进一步阐述和导向。
首先,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灵魂,恪守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共同责任。质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有10万之众,必须让科学精神在全系统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一要秉承科学理念。科学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追求真理,必须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质检工作本身就是严谨、负责的科学行为,我们的每一组数据、每一份报告、每一项成果,都必须出之有据,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经得起反复。要敢于坚持和捍卫真理,对一些涉及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要主动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帮助群众理性对待。
二要讲究科学方法。宏观上,要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沿用现代化科研成果,引进尖端仪器设备,掌握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微观上,要充分运用比对分析、评价验证、国际互认等科学方法,深入研究,反复求证。开展科学研究,要掌握翔实可信的数据资料,设计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确保方法适当可行、结论正确可靠;开展检验检测,采样要规范,程序要严格,记录要准确,报告要真实,确保公平公正。
三要建立科学机制。完善决策机制,凡涉及科技计划、科研立项、成果评奖等重大事项,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专家论证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的分类管理、绩效管理、动态管理制度,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全系统科技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能。完善奖励和约束机制,作出重大贡献的,该表扬的要表扬,该奖励的要奖励;服务不力、有失公允甚至弄虚作假的,该摘牌的要坚决摘牌,该停止资质的要坚决停止资质,该处理的人员要坚决处理,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技术执法环境。
其次,要着力树立技术权威。权威源于自身实力,权威需要社会认可。质检工作凭技术执法、以数据说话,必须树立技术权威。
一是科技硬件要权威。要有一流的机构、一流的装备和一流的人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有一批优秀的实验室人才。相比之下,系统内也有一些技术机构装备赶不上企业,人才赶不上企业,谈何服务、何来权威?在硬件方面,还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朝着一流的方向去努力。
二是技术手段要权威。质检系统主管计量、标准、认证认可三大质量基础设施,拥有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资源,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威。既然是权威,就要努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要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提高检验检测和检疫水平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让质检科技在服务发展、造福人民中大显身手。
三是执法工作要权威。质检执法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否则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就容易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甚至是不作为、乱作为。没有科学依据、不经过科学检测,就坚决不能轻易出手,坚决不能拍脑袋下结论,坚决杜绝不检测出具报告,出具虚假报告、人情报告等行为。要严字当头、从严质检,特别要严格落实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等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弘扬科学精神,是建设科技质检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树立技术权威,是建设科技质检的最终结果和目标要求。质检系统要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推进科技质检建设,树立科学权威形象!《中国国门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