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质监局副局长朱台青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质量管理专业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质量管理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质监局副局长朱台青建议,我国应当按照《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的“通过质量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全民质量素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的精神和要求,加快质量学科建设,强化质量教育。
朱台青建议,我国可由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规范的质量管理学科体系,推动质量学科发展。同时,研究我国质量人才教育现状,制定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建设规范。另外,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把质量管理学作为管理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
“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人才队伍,这些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学历层次,掌握了初步质量管理知识。但我国质量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上总量不足,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教育比较薄弱,设置质量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少。”朱台青说。
据悉,关于高等院校的质量人才培养问题,早在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中就提出过指导性意见:“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工作人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不仅在不同层次上开展质量教育,而且还把质量教育由在职培训向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渗透。美国甚至设置了质量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国内高校中开展质量人才培养或开设质量管理相关课程的并不多,专业方向上有的偏向于计量检测和质量技术监督,还有的偏向于工商管理。此外,尽管不少高校在企业管理专业中开设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等相关课程,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生无法很快融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中去。
朱台青认为,“硬”专业技术知识和“软”管理知识的结合是当前我国质量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合质量工程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独立发展出一门新的专业学科——质量管理专业很有必要。
朱台青还建议,我国大力完善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质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希望国家能尽快实施高级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强化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关键质量岗位持证上岗要求,逐步将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调整为执业资格制度。《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