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物品编码 》物品编码工作动态 》  点击次数:
 物品编码业务指南
 编码应用与研究
 表格下载
 条码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条码印刷资格认定
 物品编码工作动态
 物品编码业务公告
  搜索类型
 
《质量发展纲要》及物品编码在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发布人:郭飞伶   发布时间: 2012-08-30 15:59:29

    《质量发展纲要》及物品编码在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

00.jpg

  田世宏司长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获得工业经济、法律双学士学位和金融学博士学位。历任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副司长、人事司巡视员兼副司长,2004-2006年曾挂职任中共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副市长,现任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田世宏司长是《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起草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具体组织参与了纲要的编制工作。

  201226日,国务院正式颁发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下文简称《纲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二个有关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它阐明了新世纪未来十年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此,我们采访了《纲要》起草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请他解读《纲要》,并阐述物品编码工作在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作为《纲要》的主要起草者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纲要》编制必要性。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以下简称“田”):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质量发展,保障质量安全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所以需要编制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促进质量事业发展。我国质量事业经历了一个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过程。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该《纲要》实施的15年期间,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打下了较好的质量基础。在此前提下,我国质量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得以不断地完善,尤其是2001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质检总局。从质检总局成立到2011年,十年的发展为质量监管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1996年颁布实施的《质量振兴纲要》已经到期,需要一个新的质量规划来指导工作。

  从20012011年的十年间,我国在质量监管的体制、机制及措施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和创新。一方面我们需要总结和继承这十年的经验和成果,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因此,质量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新的《纲要》,作为我国第二个质量发展中长期计划。

  第二、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质量问题关系千家万户,质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质量安全问题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在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仅从2011年发生的牛肉膏事件、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钱塘江三桥塌桥等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保证质量安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已经摆脱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已丰富多彩,民众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乃至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需要质量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需要加强质量工作,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因此,制定新的质量发展纲要十分必要。

  第三、为了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要求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其中释放的信号也是要重视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好”,谈不上“强”。不重视质量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从国际上看,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品牌、人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更加注重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欧债危机、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表明与虚拟经济比较,实体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2010年美国出台了“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在2009年、2010年分别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巴西、印度等国家都制定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事实证明,各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靠的是质量;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打的也是质量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一方面我国产品行销世界,另一方面产品附加值较低、质量竞争力弱、品牌知名度小。根据2011年全球知名品牌评价机构发布,在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品牌中,中国只有一个制造业品牌入围,而在前10名中美国制造业品牌就占了6个。

  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遵循国际质量发展的规律,把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需要通过制定新的《纲要》来发展质量,提升质量水平,走“推动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之路。

  记者: 《纲要》的起草工作依托怎样的背景和条件?

  田:《纲要》起草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与关注,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凝聚了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分别提出质量第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质量工作写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以质取胜”的战略。此外,国务院在199219992007年先后召开三次质量工作会议,就加强质量工作做出重要决定。去年92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专门主持质量工作的座谈会。在听取部分地方政府、国内企业就质量工作所做的汇报时,岐山副总理指出:“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质量无处不在。要坚持以人为本,走建设质量强国之路”。党和国家的重视为制定《纲要》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其次制定《纲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纲要》起草组认真分析了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致认为,改革开放30年,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质量是重要保障;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5年的经验,为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10多年来质检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制定新的《纲要》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的长足发展,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已经形成。质量兴省、质量兴市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有26个省(市、区)2600个县开展了质量兴()省、质量兴市()活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管理(QC)小组”等活动深入人心,影响不断扩大。

  上述基本条件,为我们编制新的《纲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纲要》的编制过程?

  田:一是《纲要》申请立项。质检总局党组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在2009年、2010年先后两次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建议制定新一轮的质量发展规划。20109月,国务院批准将《纲要》纳入国家“十二五”95个专项之一,明确由质检总局牵头,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15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

  二是加强组织保障。立项申请获批后,质检总局成立了三个工作机构:一是成立《纲要》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由总局支树平局长任组长,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统计局、质检总局五部门的分管副部长任副组长,15个部门其他领导任小组成员。二是成立《纲要》起草小组,由质检总局的总工程师担任组长,起草小组办公室设在质检总局质量司,负责日常工作。三是成立专家咨询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担任组长。

  三是开展理论研究。组织开展重大课题和专项业务两方面研究工作。其中,四个重大课题研究分别是: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通过对质量强国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目标、重要措施和主要标志,使建设质量强国成为《纲要》的主线和灵魂。质量发展目标课题。通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采取时间长短结合、定性定量结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其他规划目标结合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到2015年和2020年质量发展的目标。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质量对策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明确了质量安全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中必须重视和加强质量安全工作。质量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课题。通过系统分析研究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发展、更新和完善的历程,为《纲要》中明确质量管理的新任务、新领域、新方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专项业务研究。如国内外质量奖励制度比较研究、质量统计分析工作专项研究、国外政府绩效考核研究和质量诚信体系专项研究。这些重大课题和专项业务研究为《纲要》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四是广泛争取支持。《纲要》是国家的规划,不仅仅是质检系统和质检总局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起草过程中,我们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支持,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为《纲要》的发展目标、工作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咨询组的院士、专家们,结合质量专业理论和管理经验,给编制《纲要》提供了重要咨询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会代表高度重视和支持《纲要》编制工作,共有232位代表委员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议案和建议,并有23位代表专程来总局座谈、提建议,成为推动《纲要》出台的重要积极因素;《纲要》上报国务院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对《纲要》进行的修改完善,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纲要》的制定还得到了国务院参事的关心,张纲等6位参事专门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参事建议,获得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所有这一切都对《纲要》的最终出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您认为《纲要》中有哪些要求与物品编码工作有密切联系?

  田:《纲要》编制过程中,一直将物品编码工作作为保障质量安全和促进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物品编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上,《纲要》明确企业要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物品编码应当在建立企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上找到结合点。

  二是在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上,《纲要》明确要求搭建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行业质量信用建设。物品编码应当充分发挥现有物品编码系统成员基数大、分布广、应用宽和时效强的优势,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整合,为实施分类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在推动质量信息化建设中,明确要求物品编码作为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必须成为质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托。这些都是《纲要》中对物品编码工作的直接体现。

  为此,结合《纲要》的贯彻实施,特别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的部署,物品编码工作应当着重思考三个面向:

  第一、面向企业。即物品编码工作如何面向企业提供产品质量追溯的系统设计、体系架构和组织实施,这既是《纲要》的重要部署,也是物品编码的工作方向,需要全国物品编码工作者深入研究,系统布局,尤其要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上,尽快建设全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实践中勇于探索。

  第二、面向监管部门。如何利用物品编码现有的资源,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信用档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政府部门监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是物品编码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落实《纲要》和《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加快建设必将得到各级质量监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第三、面向消费者。以人为本是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质量发展必须服务人民、必须依靠人民。我国物品编码中心已经拥有的900多万条产品信息记录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用好、用活、用足这些动态数据,让消费者参与监督、实现互动,构建全社会的监管网络;同时,又如何使这些有效数据信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咨询服务,需要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记者:您认为在质量管理具体业务中,物品编码工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田:承担全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责任是宏观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关键支撑的物品编码工作在“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中必须发挥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就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充分利用现有物品编码资源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备,建立“产品质量信用记录网”。依托质量信用记录,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质量信用奖惩机制,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处力度。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全力推进平台建设。需要物品编码中心在系统研究、平台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满足管理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把“全国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好、完善好,为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支撑,为确保质量安全做好基础保障,为物品编码更好服务于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