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市场监管局西门市场监管所采访记

2019-06-11 14:08:10 文章来源: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人: 王文政

给乳猪戴上“耳标”

——海南省临高县市场监管局西门市场监管所采访记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临高人的早晨,是被一盘烤乳猪唤醒的。

县城内很多老街的早餐店,都经营着烤乳猪、蒸乳猪。街巷边,几张桌子摆开,一盘烤乳猪,一碟花生米,半杯米酒,一碗干饭,伴随着文澜江边的晨光,临高人一天中最惬意的早餐开始了。

拥有300年烤乳猪历史的临高人,以其独特的早餐消费方式,在海南省内独树一帜。那么,久负盛名的烤乳猪背后,其卫生安全状况如何?如何加强监管?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小县城——临高县,走进临高县市场监管局西门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西门所),听市场监管人讲述被时光掩埋的临高质量故事。

每天消费1000多头乳猪

5月初的海南,天气几乎被雨水“包了场”。58日下午,记者一行从海口出发,驱车近3个小时,穿过全长120米的钢筋混凝土海上栈桥,临高县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与雷州半岛、越南隔海相望,素有“海南小平原”之称的临高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勤劳的临高人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出丰富的饲料,几乎家家户户都饲养乳猪。

“乳猪是临高绕不过的美食,是只属于临高的标志性味道。”在西门所,临高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麦延海开门见山地说道。

和著名的解放海南重要登陆点临高角一样,乳猪业也是临高的一张名片。临高烤乳猪以其皮脆、肉细、骨酥、味香而闻名,不管是烤、焖、炒、蒸都十分可口,尤以烧烤最佳。

据统计,仅临高县城一天的乳猪消费量就达到1000余头,临高乳猪店遍布县城大街小巷。

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生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管控,但乳猪食品行业监管,仍存在诸多漏洞和盲点。

麦延海说,312日,临高县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4月中旬起,海南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一方面要防控非洲猪瘟,一方面要做好乳猪食品监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百姓的饭碗不能丢

街巷深处的西门所,是临高县市场监管局所属的最大的一个所,下辖4766家个体户、844家中小企业(全县1800家),而西门所现有在职员工不到20人。

麦延海对西门所的表述是:“最辛苦的一个所,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所。”

西门所所长符小荣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临高,经济比较落后,小企业、小作坊多,监管任务重。

“有时候半夜三更接到食客投诉。”符小荣告诉记者,临高的夜生活比较丰富,一些餐饮店半夜还是人头攒动。有一天凌晨2点多,有食客因乳猪品质问题与店家发生争执,投诉到他们那里。“所里没有人,所长就得出勤,再晚也得去。”

西门所巡查组组长冯仁吉说,临高人习惯早起食用烤乳猪,为了摸清情况,他们有时候不仅要早早到摊点,下班后还得去“扫街”。

“所里面人人皮肤都很黑,风吹日晒的。”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戴恩桦看似玩笑的一句话,道出了市场监管人的辛劳。

和符小荣所在的西门所一样,东门所、新盈所、博厚所、加来所等其他11个市场监管所,每天也经历着同样的故事。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的担子更重了。乳猪产品涉及到养殖、饲料、屠宰、加工、餐饮等上下游多个环节,是临高人的饭碗。百姓餐桌上的一盘烤乳猪,如何做到安全可靠?麦延海想到了从乳猪食品入手——给乳猪戴上“耳标”,记录其屠宰加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没有佩戴“耳标”未经检验检疫的乳猪,一律不准入市。

“小民生”里的“大民心”

在麦延海看来,单靠一个部门监管,给乳猪戴上“耳标”,是远远不够的。

临高县市场监管局成立后,牵头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或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临高县市场监管局,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

在临高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乳猪定点屠宰和检验检疫得到强化,《临高县开展乳猪食品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顺利出台。乳猪食品行业多部门联动执法的监管机制,有力地消除了该县乳猪食品特色行业监管盲点和疫情隐患。

同时,建立餐厨废弃物去向台账,厨余垃圾,严禁喂猪,严防病害乳猪肉流入市场、端上餐桌。

统计数据显示,仅419日至56日,临高县市场监管局就检查农贸市场195家次,超市97家次,检查猪肉经营户2844户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560家次。

小民生,大民心。临高市场监管人用行动将“大民心”概念落到百姓“小民生”实处,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天天有进度,项项有回应”。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