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纪实

2022-04-21 09:09:06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绘就政企“同心圆”

——江西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纪实

□ 周常青 胡勇飞

阳春三月,走进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江西国轩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从项目开始施工到基建基本完成,我们用了7个月的时间,整个电池产业投产大约用了1年时间,这个速度在国轩的历史上是最快的。”该项目总经理张伟笑着说,“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工作专班,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大大加快了项目的进展。市场监管干部不仅服务态度好,而且办事效率高,真棒!”

企业点赞的背后,是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

依法依规办事

去年以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分为若干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各个一级指标设立“指标长”和指标优化提升办公室。由该局主要领导担任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担任“指标长”,建立起改革攻坚机制,并逐一明确各指标责任单位职责,明确“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鲜明导向,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指标优化。

为推动宜春市营商环境彻底变革、全面重塑,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保障上再发力,在体制机制上再创新,出台《关于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等6个方面提出多条措施;出台《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8个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开列负面清单,明确需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形,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有机衔接,做到精准靶向发力。

同时,该局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江西省统一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依法公布宜春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权力事项共117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承诺办结时限、申请材料等信息要素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做到“同城同标”,宜春市市本级及10县市区范围内一个标准无差别办理。

高效便捷办事

优化营商环境有没有效果,关键要看企业和群众办事是不是程序更明白、手续更简单、沟通更顺畅、证明不奇葩,“获得感”是不是越来越多。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断点,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刀刃向内,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服务体系、行政许可、审批模式和法治环境。

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变“不同窗口办几件事”为“一个窗口全链条办一件事”,梳理“一链办理”事项清单13个,减少办理环节4个、申报材料9项,压缩办理时间14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通”,最快半小时出证照,全面推行证、照、章等全流程限时办结。

按照打造政务服务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宜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扩大“朋友圈”,在江西省率先构建形成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三级服务体系”,与环宜春的长株潭(湖南长沙、株洲、湘潭)、昌新萍(江西南昌、新余、萍乡)等十余个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跨省通办、 跨市通办、跨县市区通办。

宜春市市场监管局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创新出台政务云资源使用管理规范,开展全市各业务部门数据共享一网办。目前,赣西云数据中心已集约化部署到全市41个单位的97个业务系统,汇聚政务数据20多亿条,逐步打通数据孤岛,服务善政、惠民、兴业多个应用领域。

暖心舒心办事

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是从“抓项目”到“造环境”的转变,是从“要你来”到“你要来”的转变,更是从“父母官”到“店小二”的转变……

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急企业之所急,千方百计创新思路和办法,把企业的困难化于无形,尽心竭力为企业发展铺就坦途,绘就政企“同心圆”。

2020年开始,宜春市及10个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实施政企圆桌会议制度。2021年,又将政企圆桌会议进行完善,调整为分产业、分园区专场,增强解决问题针对性,并将过去把企业“请上来”的会议模式调整为“沉下去”上门服务,树立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导向。对于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诉求,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业主较满意。据了解,2021年以来,宜春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召开政企圆桌会议35次,为企业解决诉求327件。

同时,该局创新设立“有求必应”服务专区和“小蜜蜂”政务服务体系,推出宜春市及10县(市、区)两级局领导下沉协调办、党员靠前帮代办、服务专员贴身办“三办”服务模式,组建150多人的“小蜜蜂”服务队,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宜春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阔步向前。据了解,2021年度,该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1户,总数达到2040户,列江西省第二位。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3.4万户,同比增长70.4%;注册资本8749.2万元,同比增长17.6%,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