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五强五促” 受益“五个明显”

2022-02-21 10:21:33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着力“五强五促” 受益“五个明显”

——湖北省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路径探析

□ 刘年生

近年来,湖北省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论述和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为指导,注重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五强五促”,收获“五个明显”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强组织领导,促统筹推进。突出“三抓”:一抓总体部署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质量强省工作委员会的组织领导和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对质量提升行动的整体部署,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作用,整合多方力量,确保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工作合力。二抓区域和部门推动。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任务职能组织开展区域或行业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质量提升行动纵深、全面、有序开展。将质量提升工作列入质量工作考核激励重要内容,强化落实责任,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在《质量强省工作简报》中予以推广介绍,促进相互学习和激励。三抓集约高效和整体联动。坚持以“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为纽带,促进区域、部门、省市县的协同配合,广泛汇聚质量技术优势资源,支持鼓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干好专业事,推动质量提升行动高效实施。

第二,强示范引领,促全面带动。注重把好“三个关键”:一是以上率下。每年设立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要求基层做到的,自己首先作出表率、当好榜样,以此带动市县工作开展。二是典型推动。重视形式规范,突出质量效益结合,强化质量提升成果。加强对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及时提供有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促使质量提升行动少花钱多办事、少走弯路多出成效。三是激发潜能。倡导地域、部门、资金、技术人员有效配合,各方资源有序整合,不断挖掘潜能、扩大参与面,增强质量提升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在项目组织实施中,明确省级示范项目地方必须有资金配套,增加了资金投入,调动了各地各级、各行业和部门抓质量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2021年,实施省级示范项目26个,省级财政资金投入685.58万元,带动地方、企业和行业配套资金投入792.3万元,使看似单方面的行动成为了各方共同推进的工程。

第三,强重点难点攻关,促点线面融合。努力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抓主体、主战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在企业、车间、班组和生产一线全面深入展开,减少中间环节,力求立竿见影,提高工作实效。二是突出服务中小微企业需求。始终坚持把中小微企业作为质量提升的重点难点,持续加大力度、加强投入,在不断加强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中,促进企业质量问题持续改善并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突出合力推动、整体推进。坚持以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为引导,带动市县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质量提升工作覆盖面。据统计,2021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质量提升方面投入的经费达到3989.84万元,省级示范项目投入每年增加10%以上,各地自主开展的质量提升项目达到省级示范项目的23倍,质量提升行动不断下沉扩面。四是突出质量、标准、品牌有机融合。按照“紧盯产业、找准问题、设立项目、选好机构、狠抓落实、提升质量、培育品牌”的工作步骤,着力强化工作针对性,促进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以质量提品质、以品质强品牌,推动企业质量、标准和品牌融合发展。

第四,强项目化运作,促聚能提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任务立项。把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任务,以此确立质量提升项目,明确每个项目至少解决23个问题,使质量提升点对点,聚焦问题和难题,确保企业收获真经和实效。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竞争方式选择技术机构,确保能者上、优者干,使服务更加贴切、更加高效,确保质量提升任务目标与实际效果相吻合。三是坚持汇集资源、优势推动。运用社会化服务形式,广泛集中优势资源,促进了服务档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襄州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质量提升项目邀请军工系统焊接大国工匠孙红梅,深入中小企业手把手传授一线工人焊接工艺技巧;赤壁砖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为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和赤壁青砖茶研究院院长,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洪湖水生蔬菜产业集群质量提升项目请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副理事长刘义满,下沉种植生产一线讲授水生蔬菜栽培技术、推动生产加工质量管理,坚持把优势顶尖人才和专家组织动员起来,为企业服务,使质量提升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幅提升。

第五,强工程化实施,促落实落地。狠抓项目落实“三环节”:一是以工程形式做规划。坚持项目实施前必须有全面的整体规划,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谋划周全、计划周密。二是以工程实施强管理。坚持科学组织、稳步推进,严谨细致、严格管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确保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位。三是以工程标准抓验收。坚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以质量和效益为标准,对项目进行三方验收,即承办方有报告有自评,主管方组织专家对项目履约、成效进行评价评分,受益方(企业、服务对象、园区或地方政府部门)对项目落实情况予以评价,最终确定项目完成等级,并对优秀项目予以奖励,确保项目落实保质保量,参与方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几年来,我们感到,紧盯企业、社会所急所需所盼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有效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增强了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推动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具体来讲,直接收获有“五个明显”成果:

一是助力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明显。围绕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消费品、特色农产品五大支柱产业开展的质量提升项目数量占比超80%。省级示范项目连续安排在武汉、十堰、襄阳、荆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开展,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帮助企业实施了近千项质量改进活动,每年为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过亿元。

二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及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各类质量技术机构积极参与,围绕项目需求、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个性化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使质量技术服务直面问题、更接地气,深受中小微企业欢迎。仙桃毛嘴休闲服装产业园产值超过30亿元,生产企业达168家,产业工人近2.5万人,但产品定位层次偏低,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通过质量提升,从服装标签入手,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问题解决,减少了产品违规可能带来的损失,提升了女裤品牌的影响力。据统计,仅解决“规范服装标签”一项问题,为当地每家服装生产企业每年避免80万元至100万元经济损失,为整个园区避免经济损失1.3亿元。潜江小龙虾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种植,完成了《活体小龙虾分级标准》《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4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29家小龙虾制品企业的133个标签进行了审核,纠正其中117个标签问题,避免相关批次标签违规处罚金额超过1500万元;构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湖北省小龙虾质量检验中心,有效提升了潜江小龙虾品牌的话语权和知名度。2020年,“潜江龙虾”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价为227.9亿元,居全国龙虾品牌第一,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小龙虾供应品牌,解决就业达到15万人以上。洪湖莲藕质量提升项目,《中国质量报》曾在头版头条以《洪湖莲藕 清甜可口》予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一周内洪湖莲藕企业新增订单1100余万元。

三是支持服务业质量提升作用明显。针对农产品集贸市场疫情防控风险的预判,启动农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项目,结合集贸市场硬件改造和地方标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运营管理指南》要求,提升和完善农贸市场内部运行管理流程,强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预防管理,形成一整套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农贸市场运行制度规章,有效规范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开展武当山特色民宿质量提升项目,编制《武当山特色民宿服务规范》《武当山特色民宿服务评价规范》,分层次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开展养老服务业质量提升项目,促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四是对品牌建设与发展推动明显。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品牌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形式,2020年,“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提升项目,省市两级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荆门市7个县市区和七大重点农业产业的589家企业参与,针对质量薄弱环节和短板,开展系列帮扶活动,制定《“荆品名门”公用品牌评价标准》《“荆品名门”公用品牌发展规划(2020-2025)》,建立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品牌体系和质量标准追溯体系,持续开展全区域、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活动。两年以来,尽管遭遇了新冠疫情冲击,但“荆品名门”公共品牌得到规范发展、快速成长,企业累计线上销售额呈30%速度递增,品牌正在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

五是针对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关键作用明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全面组织开展防护物资质量提升行动,成立全省口罩产业质量提升工作专班,确定190家防护物资企业扶持名录,先后普查企业246家,收集企业问题及建议100多项,从质量监督要求、技术标准、生产资质办理、质量体系建设、品牌塑造、国外认证准入、国际贸易政策、外贸风险防范等10个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培训。开展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分团体标准宣贯活动,指导企业选择先进适用的标准组织生产。组织开展我国口罩标准与欧美各国口罩标准的比对研究,编制《口罩出口标准及认证程序》。聚焦现有标准空白领域,制定全国首个《中小学生一次性使用口罩》团体标准,研制《一次性隔离衣》团体标准,启动一次性防护鞋套等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经过质量提升,使企业从关注怎么“赚快钱”,转变为关注质量、品牌、技术等发展要素,10家龙头企业年增加利税达3.75亿元,全省口罩合格率由不足80%提升至95%

(作者单位:湖北省市场监管局)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