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等级越高抽查比例频次越低 最低等级将被限制登记或禁入
本报讯 (记者 傅江平)企业信用越好,级别越高;信用越差,级别越低,越被“关注”。近日,深圳市按照《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规定(试行)》,正式试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A、B、C、D、E不同等级给企业划定风险级别,然后根据级别决定对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
该创新措施是为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信用监管改革。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由经营与变更情况、登记与许可信息、处罚与负面名单、案件与投诉举报、评价与表彰记录等5个维度组成。各维度的具体指标项和权重实行动态管理,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信用风险进行全方位评估,并根据应用结果进行校验、优化和调整。
据介绍,在A、B、C、D、E这5个级别之外,还设置了A+级。其中,A+级综合得分最高,需要企业综合得分在750分(不含)以上,表现为经营状况稳定,存续合规等风险发生概率低;A级、B级、C级、D级则相应降低。A级综合得分在671-750分之间,表现为经营状况稳定,存续合规等风险发生概率较低;B级综合得分在601-670分之间,表现为成立年限较短,无许可经营项目,近期无行政处罚、行政奖励及相关领域认证评价记录等;C级综合得分在555-600分之间,表现为成立年限较短,曾被列入或当前处于经营异常状态,面临一定的存续、合规风险;D级综合得分在555分(不含)以下,表现为曾被列入或当前处于经营异常状态,面临严重的存续、合规风险。
企业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或许可证、被除名、被责令关闭的,则直接判定为E级企业。
风险级别决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频次。据介绍,对于信用风险等级为A+、A级的企业,可逐级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被抽中的,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网络监测等非现场检查措施。对于信用风险等级为B级的企业,按照常规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开展有关工作,可以定期开展大数据监测。对于信用风险等级为C、D级的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逐级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被随机抽中的,依法实施现场检查。信用风险等级为E级的企业属于非正常经营类别企业,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相关主体实施登记限制或禁入措施。
企业信用风险等级数据依托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向深圳市各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共享。相关数据将在深圳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日常监管、许可审批、行政服务等业务中应用,并实现应用情况的数据反馈。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项整治等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除“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专项整治、案件线索转办交办外,一般不主动实施检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结果暂不向社会公开,以确保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