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助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2020-11-09 11:10:05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用高质量 筑牢强国梦

——浅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助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 梁晚益

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质量建设不仅要“快”更要“好”,如何确保工业产品既能“留得住”,又能“走出去”,是早日实现质量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

打牢制度基础

兜底质量安全

建立落实各项制度,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兜底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度建立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实效性,建立与当地市场实际情况相符的配套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应根据当地市场环境、监管力量等因素,适时作出调整,做到宽严相济,“宽”于促质量提升,“严”以保安全底线,避免盲目出台“一窝蜂”“不靠谱”政策制度,给企业增负添乱。

要坚持落实制度长效机制,抓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要注重广泛性、普遍性,落实总局“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要求,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力争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开展质量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加强其针对性、导向性,尤其是要结合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执法检查,构建起拉网式全覆盖监管网络,扩大风险监管覆盖面,摸清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让监管为质量安全兜牢底。

要强化质量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既要抓好前端监管执法,又要抓好后端整改落实,督促市场主体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不仅要给予相应的处理,更要坚持以“回头看”“反复查”的方式,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促使企业不断自查改进,从源头上化解风险问题,稳步提升监管质量。

建强三大支柱

促进质量发展

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是企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严格落实计量监管责任,以四大类强制检定、九类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加油机、水电气“三表”等)为重点,既要抓好常规监管工作规范市场,又要服务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有效落实监督抽查结果公示制度。同时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全方位开展计量服务工作,打牢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逐步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制度配套,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定期对标准实施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品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带领企业抢占质量发展建设的新高地。

不断强化认证认可作用,深化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准入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证照合一”“减证便民”工作要求,着力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以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为根本,创新认证认可监管手段,深入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提高认证认可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完善多元共治

倒逼责任落实

目前,食品安全事故、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推进社会多元共治,将成为整治质量问题、倒逼责任落实的一把利刃。

在横向上,实现协同监管全覆盖,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与农业、司法、商贸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针对突出问题,搭建解决问题平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动态数据监控,推动监管数据信息共通共享,扫清监管盲区漏洞,适时视情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企业、不良商家,形成执法监管合力,产生巨大威慑作用。

在纵向上,形成上下联动共治氛围,进一步完善社会共管共治参与机制,鼓励行业协会、检验检测机构、消费者等广泛参与质量问题共治中,畅通质量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有效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公众对质量问题监督的积极性,携手打造“政府牵头、部门协同、行业自治、公众监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