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帮扶 热心解忧
湖南省益阳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 谢林峰 本报记者 王融国
今年以来,湖南省益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六稳”“六保”,以保市场主体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31.30万户(其中企业5.59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加15.72%。
益阳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开办便利专区,将注册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整合为一个专区办理。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率先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市级申请类政务事项164项、公共服务事项18项,全部录入省政府政务一体化平台,所有审批事项、工作人员进驻政务大厅,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无前置许可事项企业开办压缩至7个小时,审批材料压缩至8份。将法定由市局办理之外的所有事项,一律下放到区县(市)办理,下放比例占注册登记总量的70%。截至7月底,全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占比51.8%,位居全省第一。
在提升办证速度、营造便捷的准入环境同时,益阳市市场监管局保持监管温度,三大贴心措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是对企业无需不扰。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常态化、全覆盖,除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等重要领域,其他事项5年内最多检查一次。并建立健全执法任务派发机制,整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执法监督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二是强化信用监管。全市有3206家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清理“僵尸企业”108家。全市市场主体综合年报率90%以上。帮助康雅医院、益阳纳爱斯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为企业增信解燃眉之急。三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无主观故意、情节轻微、负面影响较小的违规行为,不立案、不处罚。疫情防控期间,该局帮扶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对592家企业实现“容缺登记”,26家药店予以延期备案。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益阳市市场监管局还加大了在知识产权、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服务力度。截至目前,新增知识产权质押登记6笔,质押专利18件,新增质押融资额5276万元;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02件;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服务,帮助企业融资15.15亿元;督促落实电价、燃气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8000多万元。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个,省级农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个,完成地方标准起草9项;积极培育芦菇等地标产品,安化黄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艾华集团荣获第六届省长质量奖,使益阳实现省长质量奖评选零的突破。
“我们将通过降门槛、压时限、优流程等措施深化商事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益阳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将聚焦创新引领,千方百计提高市场主体质量。一是鼓励市场主体勇于创新。鼓励企业参加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制定,抢占标准制高点。加强知识产权“五强”建设,抓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改革,完善多元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二是激励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大力发展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除重点行业外,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拓展双随机联合抽查范围,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完善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对一些轻微违法违规企业,建立“红、黄、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监管,提升企业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三是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强市战略。围绕该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标准研制、计量服务、认证认可工作,推动益阳制造向益阳创造转变、益阳速度向益阳质量转变,实现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