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协同执法工作格局
□ 陈 朋 王后恩
本报记者 朱文达
“通过持续加强和创新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协同执法办案,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衔接紧密、协作通畅的知识产权协同执法工作格局,拓展了执法办案资源,丰富了执法办案手段,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提升了执法办案质量。”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起,案件移送率为33%,涉案金额540余万元,已对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取得了较好成效。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自去年组建青岛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来,高度重视行刑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与公安部门进行了多次对接交流,与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建立了《青岛市市场监管违法犯罪案件查处联动工作制度》,签订了《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协作协议》,建立起双方会商研判、线索通报、协作调查、联席会议等协同办案机制,为知识产权协同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今年初,青岛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举报称,一汽车生产企业购进的长城润滑油涉嫌商标侵权,一旦质量不合格将威胁企业正在建设的近亿元汽车生产线的安全。该支队得到线索后立即奔赴施工工地,现场请权利人作出侵权鉴别,及时对涉案100余桶170公斤装假冒长城润滑油采取查封措施,借助之前建立的行刑协同机制,顺利将案件第一时间移送公安部门,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
“我们建立信息共享协同机制,使参与协同双方对等、及时、完整、双向地了解案源信息,便于各方捕捉战机、扩大战果,取得良好的协同办案效果。”青岛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宗卫表示,在执法实践中,市场执法部门对大量的投诉举报信息进行甄别确认,从中筛选出违法信息,进行行政处罚;对达到刑事立案追溯标准的信息,及时通报公安部门,与公安部门共享信息,协同办案,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彰显出协同办案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假冒口罩问题突出,投诉也与日俱增,该支队执法人员主动作为、深挖案源,立即启动协同办案机制。1月29日,该支队执法人员与市公安局假冒3M口罩专案组召开分析对接会,通报假冒3M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案件办理情况,明确行刑衔接有关程序,确定了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查办3M口罩案件的工作机制,为后续案件的查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部门所掌握的办案资源也各有不同,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只有有效加强执法协同,才能将各类执法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取得1+1>2的效果。”李宗卫表示,在知识产权案件协同办案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具备技术执法的优势,掌握着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权利人鉴别等资源和手段优势。在查处3M口罩商标侵权系列案件时,该支队和公安食药环侦部门现场协同办案,支队执法人员通过市场监管移动执法APP查询工商、药房登记、股东等信息情况,快速锁定涉案公司基本信息及涉案人员;公安部门则利用身份信息及“天网”系统调取当事人身份及车辆信息,精准锁定当事人身份、车辆、住址等信息,有效追踪控制当事人,实时全程跟踪监控,依法进行传唤取证,当日即取得突破性进展。案件办理过程中,市场监管执法部门负责对接商标权利人鉴别真伪、委托检验机构鉴定产品质量,公安部门则利用刑事办案的优势控制犯罪嫌疑人,不断溯源追踪,打掉一个个制售黑窝点。双方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显现了协同执法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构建全市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执法广域协同机制。在知识产权快速系统保护体系确立和运转后,将以青岛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及时协调解决全市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等单位在知识产权类案件法律监督、司法审判、行政执法监督衔接配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较高程度地达成‘执法互助、信息互通、资源互用、手段互补’的协同成效,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效。”李宗卫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