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忠实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积极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改革行动,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激发生态点金效应,为实现绿色发展再谋新篇。
一、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全面开展节能低碳认证行动
持续运用国际先进标准、方法提升认证要求,推动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节水、低碳等认证制度,带动企业、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全面升级。一是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升级。与浙江省经信厅、浙江省能源局共同推动全省“万吨千家”企业(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认证机构对已通过认证的236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绩效数据分析,显示认证企业综合能耗平均下降1077.28吨标煤,平均减少用能成本240.82万元。截至2019年9月,浙江省已有314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节能、节水等产品认证证书3352张,涉及获证组织1110家。二是探索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根据浙江省各级行政机构数据中心节能考核要求,为引导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18年10月,发布全国首个《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规范》地方标准,成立浙江省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联盟。浙江省在全国首创以服务认证的模式评价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构建国内领先的“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体系,为全国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提供浙江样本。截止2019年9月,已经完成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绍兴市行政中心、丽水市公安局等17家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工作。从第一批认证的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绩效水平估算,平均节电率达24.4%,年节电量超800万千万时,年节约费用可达700多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600吨。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实施产生的节能绩效,获得了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借助改革示范效应,推动绿色产品认证扩面提质
整合各类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是省委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也是市场监管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全国首个“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在湖州市落地,绿色产品认证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推高。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组建浙江绿色认证联盟,并在湖州设立中心。构建认证实施框架,制定了《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34项认证制度和技术文件。在木业、家具和纺织印染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中遴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先行先试。2019年新增涂料、纸和纸制品、陶瓷砖(板)、蓄电池等新5类产品的认证试点工作,已为25家企业颁发41张认证证书。二是出台配套政策。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工作的九条政策意见(试行)》,融合绿色智造发展、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创新、采信互认、绿色金融项目评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涉绿”政策内容,为企业减本降负,促进转型升级。借助试点为突破口,抓住标准和认证等关键环节,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若干意见(送审稿)》,拟以省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共同发文,鼓励绿色产品标准创新,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推动绿色产品与绿色制造采信互认,进一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改革扩面提质。三是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对绿色产品认证相关政策、措施、成果的宣传力度,在中国绿色产品标识认证信息平台上开设湖州试点专栏,组团参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上线浙江绿色认证联盟微信公众号,为绿色产品认证营造良好氛围。
三、推行“丽水山耕”品牌认证,构建生态经济转化机制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丽水山耕”公共品牌认证路径,扩大国家有机产品有证示范区域,以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一是做大 “丽水山耕”认证。挖掘浙江生态优势和绿色发展要求,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引领的组合效用,积极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全省300家农业企业列入“丽水山耕”认证三年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共有244家企业获得认证证书349张,获证产品平均溢价率超过30%。二是做强有机示范创建。积极引导淳安县“环千岛湖”有机产业带和聚集区建设,采用有机方式养殖进而保护千岛湖生态环境的“保水渔业”成为全国水库(湖泊)生态渔业发展的典范,2018年实现有机渔业综合收入达2亿元以上,撬动的产业经济超过20亿元。武义县深耕有机“责任田”, 铺就发展“高速路”,全县已通过有机生产、加工认证单位98家,认证产品数184个,认证面积5.1万亩,产业链产值达到6.8亿元,带动数万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形成 8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有效有机产品(OGA)认证证书899张,涉及获证组织626家。三是做优食品农产品认证。目前,我省通过食品农产品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196张,获证企业1176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证书55张,获证企业51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1117张,获证企业7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