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并拢聚合力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构建五项机制加强特设安全监管
□ 杨会玲 本报记者 孙中杰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面临着监管思路、监管强度、监管的理念和机制等多重挑战。 “特种设备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底线工作和民心工程。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降低安全事故是市场监管总局的重点任务之一。”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自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深入调研,不断收集和分析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构建了以五大机制建设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把“六进”活动作为宣传的常规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媒体渠道,积极营造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在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方面下工夫,每年都举办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班。2018年,对全省310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400余名检验人员和1万余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
构建安全预防机制。推动安全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实施安全管理标准化。河南局以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为重点,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专家队伍;组织编制双重预防工作细则,分类制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性文件,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着力推动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与大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目前,在洛阳、濮阳、许昌等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试点,均已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科学监管机制。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优化监管方式,落实安全监管基本手段,实施重点监管和分类监管。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设备、重点时段的安全大检查。积极推行“落实四个责任、筑牢四道防线”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四级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做好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属地负责和上级督导、落实整改和长效机制等4个结合。近3年以来,河南省以公众性、危险性、社会影响性高的设备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综合治理,梳理并检查了重大危险源企业2720家,对发现的600余处安全隐患问题落实整改,保障了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
构建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进一步充实、加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和优势。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装备。适时开展政府部门联动演练,组织重大危险源、重点设备相关企业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反应的能力。2018年,河南省局组织有条件的大型游乐设施、移动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设具备宣传教育、实操实训、预测预警、应急救援等功能的省级特种设备专业应急救援技术中心,加强了应急处置的技术保障;还以郑州、三门峡等市为第一批全国试点,积极推进电梯96333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完成省级平台建设,实现了省辖市全覆盖。
构建责任落实机制。强化“隐患就是事故,安全就是使命,落实就是责任”3种意识,积极构建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强化责任传导,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完善监督制约、协同配合、考核激励3项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加信息化手段,努力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滞后和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打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更好地解决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的经费、装备、人员等问题,为基层排忧解难,营造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基层建设在改革中得到加强。
据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处长韩黎明介绍,以5项机制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体系自2017年在全省推广以来,已成为各级监管部门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的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