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指导 优化营商环境
甘肃省陇南市市场监管局出台措施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讯 (党海文)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15条政策措施,从推行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登记、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经营范围登记条件、品牌建设、加强行政指导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推动该市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在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方面,该局推出多项便利举措,包括除由市场监管总局核准的企业名称以外,电子商务企业可以网上自主申报企业名称在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以网络经营场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可以到经营者住所所在地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登记;鼓励电子商务经营者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市场监管部门3日内发放纸质营业执照,并及时准确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推送电子营业执照,为其依法亮照经营、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等。
在电商品牌建设方面,以打造武都橄榄油、武都花椒、康县黑木耳等电商品牌为核心,建立商标品牌梯次培育储备库,每年申报1~2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驰名商标或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创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支持10个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副产品电商品牌。扶持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加强网货研发、打造网货品牌、建设网货供应平台,为网商提供优质网货。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采取自加工或代加工形式,打造一批带有SC认证、“三品一标”和溯源追踪二维码的农产品网货品牌,切实提升该市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支持电商扶贫方面,立足本地农业资源和生产特点,将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涉农名品名标推荐进入大型电商平台和农村电商,引导农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加快推动农村电商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认定标准,引导农村电商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介地方名优特产,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网上贸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每年培育10~15户生产销售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以“区域品牌+注册商标+企业自主品牌”的模式,上网销售具有区域知名度的陇南农产品。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农产品和农村特色产品的品牌培育和溯源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农特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品。指导电商企业加强商品、服务的质量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企业完善标准、计量、质量和内部管理四大体系;强化标准引领质效,鼓励和引导橄榄油、中药材等电商生产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在加强电商行政指导方面,在全市电子商务企业中建立行政指导联系点,推行行政指导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走进电子商务经营者”活动,切实解决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实际问题;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采用行政提示、行政预警等非强制性手段,规范其经营行为,有效防范网络市场违法问题。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指定专门机构(科、股),对全市电商生产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包装的标签标识预先进行规范指导,重点对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等标识内容预先进行规范。
在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积极依托消费维权网络平台,定期总结网络投诉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相关警示信息,督促电商企业落实自查自纠制度,规范合法经营,并适时组织对热点商品质量进行抽查抽检,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或者职业打假人关注较多的电商,要面对面、手把手地重点帮助其整改。
在依法监管方面,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综合运用信用评价、信用激励、信用惩戒等管理手段,与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机制相衔接,优化信用环境、强化信用监督。增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商标意识,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和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广告监测和检查的覆盖面,强化对网络市场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电子商务中侵犯商标专用权、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此外,全面推进政银通便民服务,推动更多银行网点设立窗口为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帮办服务,登记窗口向金融网点延伸,支持金融机构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帮办服务台。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