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2019-07-30 14:20:05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江苏省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必须担负起的新时代重大责任和使命。

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即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举旗定调。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江苏经济质量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全省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提升“点”,巩固“线”,拓展“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质量提升行动。

今年57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质量提升,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新体制下,质量工作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质量”是市场监管“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既承担着保障质量安全“守底线”的重要职责,又肩负着推动质量提升“拉高线”的重大使命。要充分运用新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推进质量工作和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努力把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抓实抓好。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7年以来,江苏质量提升行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为纲领,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抓“质量提升行动年”契机,展开“六个高质量”的工作布局,积极推动江苏质量全面提升。

突出顶层设计 强化组织领导

出台行动方案。2018年以来,江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质量工作。201848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江苏省质量提升方案,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瞄准超越国际标准定位谋划建立江苏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建设质量强省,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省长吴政隆主持召开全省质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7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苏发〔201812号),全面部署质量提升行动。

《江苏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紧扣“六个高质量”部署,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大力气抓全面质量提升。共分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是“4个目标”“10大工程”“6项举措”“3个保障”。力争到2020年,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供给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强,综合质量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江苏省有关部门和13个设区市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纷纷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省水利厅制定《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度)》,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交通运输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江苏省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办法》,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2018年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江苏省渔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省通信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13个设区市市委市政府结合各地方特点,出台配套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20177月成立全省质量提升领导小组;9月,抽调专人组建质量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实现质量提升工作有专人管、有专人抓、有专人干。20188月,按照《江苏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经省政府批准,将质量强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合并,成立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省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省长吴政隆亲自担任主任,副省长马秋林担任常务副主任,成员单位包括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26个部门;13个省辖市、多数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相应组织,全省上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初步构建。917日,在全省质量工作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大会上,吴政隆、马秋林专题对质量提升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强调再部署,要求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新时代质量强省建设。

突出供给侧改革 聚焦“三业”行动

江苏质量提升工作围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区域实际,将质量提升作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做大产业、做精行业、做强企业,改善供给质量,完善供给体系。

聚焦产业。抓住区域的主打产业,结合“双百”行动,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升级创新平台、建立检测平台、完善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好质量提升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的质量效益。20179月以来,先后联合地方政府和各级行业协会,启动全国纺织业、全国硅材料和光伏产业、全省包覆纱产业、全省地板产品、全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全省轨道交通产业、全省电梯产业、全国玻璃产业、全省石油装备、全省空调产业、全省教学装备、全省高性纤维材料产业等16个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培育了“苏州电梯”和“南通家纺”两个产业集聚区,有效提高了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初步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省生态环境厅全力争取连云港盛虹炼化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775亿元,预计年产值1200亿元、利税200亿元。

聚焦行业。针对江苏省部分行业、产品质量仍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实际,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质量水平。根据江苏产业特点,相继组织召开了装备制造业、电梯行业、服务业、风电行业、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餐饮行业等9个专题质量提升座谈会,听取专家、行业和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省质量提升的100个重点行业、300个重点产品、600家重点企业,确保每个设区市至少有两个重点行业、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重点产品。

聚焦企业。企业是质量提升工作的主体。立足全省整体质量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种、品质、品牌与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还不多的现实,以推进“双零”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质量强企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技术创新,完善品牌培育和管理体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省科技厅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形成了由156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461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和1.8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成为推动该省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18年以来,共推动708家企业质量、品牌、效益明显提升;建立健全江苏质量智库,征集和聘任质量专家110人,培训首席质量官1733人,全省首席质量官达8539人,在全国位居首位。举办两期“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骨干”培训,两期“中小企业卓越绩效模式”培训,3期“中小企业精益管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近800人。省人社厅积极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评价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师资和场地资源优势,确保技工院校开展培训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突出合力作用 集聚部门力量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立足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健全环保节能相关地方标准。突出太湖水环境治理,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等一批环境保护相关地方标准和《含镍生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一批节能相关地方标准,完善地方标准体系。二是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大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关停落后化工企业477家,新(扩)建垃圾焚烧厂5座,完成4796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在全省全面实行国家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有效提升了环境质量水平。严把环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关,扩大监管覆盖面,强化技术监管投入,探索各类新型监管模式,不断规范环境检测市场。三是以质量提升助力精准扶贫。针对睢宁县经济欠发达但电商家具产业发展需求旺盛的实际,制定实施沙集电商家具实木类、板式、综合类3项团体标准,促进完善电商家具产业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开展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有力促进了睢宁县沙集电商家具产业链发展,其网络销售额逐年增长,沙集镇获得了中国家具电商产销第一镇、中国首批淘宝镇等荣誉称号。

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一是推进食品药品优质供给。加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建设,扩大重点食品企业覆盖范围,打通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数据链,提高参与建设企业数据质量。省教育厅围绕食品质量、药品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开设45个全省高校重点相关专业。省药监局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并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进行奖补,目前,江苏省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量占全国的24%,位列第一,获批数占全国19.3%,位列第二。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江苏省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125所三级医院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9.2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8.1%、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9.38%、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3.52%,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推进装备制造竞争力提升。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主体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强工业强基项目跟踪管理和验收评价,完成2018年第一批5个强基项目的验收评价并获得国家工信部审核通过。印发《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省共有13个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位居全国第一。修订发布《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实施方案》,建立270多个项目组成的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库。三是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南京市、苏州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改革试点优秀地区。省发改委扶持省级以上标准化项目13个,扶持金额260万元,不断提升服务业品牌化,标准化。省民政厅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达到42.47万张,占床位总数的65.8%,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23.29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3%。省文化和旅游厅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完成文化市场行政审批“158”改革,开展“利剑行动”系列、“一日游”等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持续提升。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行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主要内容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全省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出台“不见面审批”改革方案和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省通信管理局推进“提速降费”,全省50M及以上速率用户占比达到89%3家基础电信企业每年均提前超额完成降费目标。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江苏名列31个省(区、市)之首,全国137个城市前10位中江苏占据5席。五是推进工程质量有效提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努力提升工程质量和城乡建设质量,持续完善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系统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建造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运行品质;率先开展数字工地智慧安监试点,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鲁班奖”“国优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交通运输厅突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交通工程、服务、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交通运输需求。省水利厅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出台《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施工规范》等15部水利质量地标;引导水利建设者“重质量、优质量”氛围,累计已有26项工程获得大禹奖称号,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围绕稳出口促消费,加快培育江苏品牌,打造出口示范,促进消费品提档升级。一是推进“优进优出”战略。深入实施《江苏省对外贸易“优进优出”行动计划(2016-2020)》,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引领行动,启动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认定工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创质量奖活动,2018年阳光集团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实现江苏省零的突破,扬子江药业等7家企业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南通师范附属小学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省发改委扶持驰名商标项目8个,扶持金额400万元,不断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驰名商标;省商务厅积极助推“江苏制造”开拓国际市场,共有348家企业、360个品牌入选省级出口名牌,推进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组织开展省级老字号认定工作,促进老字号集聚发展。省工信厅遴选3项国家质量标杆、26项省级质量标杆,积极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营造品牌建设社会氛围,提升江苏制造影响力。二是加强出口质量示范建设。创建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外贸出口示范工程,率先在检验检测产业集聚的无锡地区开展试点,搭建“无锡进出口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暨中小微企业质量服务平台”。加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新增6个国家级、4个省级工业品和3个国家级、3个省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35个省级食品农产品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区累计26个。南京海关大力开展“清风行动”,查处进出口假冒伪劣案件87起,检出商品短重8521批,涉及重量162.8万吨、货值3.63亿美元,为企业挽回损失7.17亿元。三是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落实《工信部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重点工作安排》,印发《开展全省消费品工业龙头骨干企业跟踪培育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家用电器行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省农业农村厅引导所有农业主产县(市、区)加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行列,加快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展示推介,扩大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突出全省联动 创新工作模式

加强质量立法。为有效促进质量工作,积极推动质量立法,《江苏省质量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8-2022年立法调研项目。原徐州市质监局牵头起草《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草案),2018626日《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一审,921日通过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于201811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为全国质量立法工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

成立质量合作社。2017919日,以“推动质量发展、促进升级转型”为主题的纺织行业(家纺)质量提升推进会在南通举行,纺织行业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江苏首个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行业。江苏省随后发布纺织品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南通针对家纺行业小微个体工商户质量提升难度较大的特点,创新开展质量提升。以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检验检测机构、协会和品牌企业联合建立家纺“质量合作社”,发布《质量合作社公约》,签署《质量承诺》,印发《社员手册》,实施“六统一”质量提升方法,吸纳200多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入社,建立6项团体标准、两项联盟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管理标准101项,操作标准156项,规范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行为,质量提升成效明显。

强化标准引领。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南京市贯彻实施〈江苏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意见》,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行动。推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2018年累计公开4013项标准,同比增长24%。泰州获批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创建活动,是全国第5家获批创建城市。泰州市政府出台《泰州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设立标准创新奖,围绕补齐发展短板和提升城市品质,立足泰州市情,聚焦高端商贸、健康服务、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六大服务产业,策划招引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营造鼓励标准创新的良好氛围。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