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同时,本届高峰论坛参会规格超过首届——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将出席本届高峰论坛,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欧盟也将派出领导人委托的高级代表与会,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将出席,涵盖了全球五大洲各个地区。
经过近6年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成果超出预期。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亿美元。
一方面,论坛的嘉宾阵容比第一届更为强大体现了“一带一路”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完成总体布局、绘就一幅“大写意”的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不仅要注重量的累积,更看重质的提升。毫无疑问,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夯实基础,尤其是质量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6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走在前列。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22日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就指出,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由各国共同努力,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效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互利合作、共赢发展。此外,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释放了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了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质量基础也和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一样,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自然也需要高质量共建质量基础设施;同时,贸易畅通也需要更好发挥质量基础在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作用,只有“一带一路”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在质量“规则”上取得最大限度的共识,才更利于彼此生产制造的产品更好地流通和交换。如果说共建“一带一路”中,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前提,经贸往来的互利双赢,文化交流是升华的话,那么质量基础同样是“桥梁”和“纽带”,是“一带一路”上的另一项基础设施,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质量基础。
经过6年的不断建设,当前“一带一路”的质量基础设施共建也已经从“大写意”阶段转向了“工笔画”阶段,比如就在论坛召开前夕,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上线启动,这是我国首次从标准化领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标准信息进行分类和翻译。平台针对35个国家及ISO等5个国际组织的标准题录信息进行数据集成,并提供精准检索服务;此外,平台构建了4200万中文字符和2200万英文单词的权威标准化英汉语料库,可同时为国外用户查看和使用中国标准提供快速翻译通道,为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支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需要发挥好国家质量基础的作用,从而促进贸易便利化、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深化合作交流、提升“中国制造”品质,树立“中国品牌”新形象,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