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提升质量竞争力

2019-03-29 09:49:36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提升质量竞争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

□ 本报记者 王 梅

“今年总理政府报告中强调‘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这也是陕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开门见山地说。

在他看来,把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作为根本出路,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改革,从而提升质量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这是国家战略。陕建集团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这场变革当中,必须要走在前列。这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谈到企业如何推进变革,张义光回忆说,“当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难题,集团公司意见却高度一致,那就是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

之后几年,陕建集团下出了几步改革的大棋。

第一步,助推经营结构优化。调配内外部优势资源,整合了钢结构、装饰装修、房地产3大板块进行,全力开拓国内外专业市场;加强省属企业与地级市的资本融合,实现双赢;集中优势市政资源,深耕西安市场,扩大市政板块。

第二步,推动发展活力释放。瞄准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先后投资在省内建立了6个装配式产业基地;在延伸产业链条方面,石材开采加工形成了稳定支点;混凝土板块提升了产能,扩大规模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地产开发、核电、光伏、智能化、石材等领域,引入行业专家团队,以股权激励和混合所有制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步,强化投资带动。充分利用陕西建工的建筑施工资质优势和项目资源优势,以及股东和平台募集资金的能力,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作为陕西建工的投融资平台,同时发起设立6支产业投资类基金,规模超过1500亿元。

这几步改革之棋,促使陕建集团走出了一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创新发展之路。

企业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建成千亿企业”目标,成为陕西省第4个突破千亿大关的国有企业。

企业获得了“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上缴收益贡献奖”。

2018年,陕建集团新签合同额2054.79亿元,同比增长18.97%;实现营业收入1006.22亿元,同比增长20.03%。效益短板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改革的难度,还是来自自身。”张义光告诉记者,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要从统一认识入手。

陕建集团提出了“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的合作理念。这一理念为深化改革赢得了共识,陕西建工集团上下卯足了干劲。集团班子成员用了4个晚上近20个小时,召开务虚会,取得共识;两级领导干部行程几万公里,觅商机、搞对接、拓市场;项目一线员工战雨天、抢晴天,顶严寒、冒酷暑,优化建设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两级机关同志履职责、做表率,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陕建人要用“吃大苦,耐大劳,出大力,流大汗”的精神,“开得动,站得住,攻必克,战必胜”的干劲,走好、走稳每一步改革之棋。

张义光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2016年,陕建用90天完成了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项目65万平方米、13.5万吨(用钢量相当于3.5个鸟巢)的厂房钢结构吊装;2017年,用240天完成了全国一次性开工面积最大,51个单体,165万平方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工程的主体封顶。

凭着这股韧劲,陕建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为我们陕建人赢得尊严,闯出的这片天,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就是质量。”张义光告诉记者,2018年陕建获中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4项,总数增至61个;国优奖9项,总数增至63,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建工企业之首;特级资质数量15个,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

特别是陕建生产方式已经转为先进的机械作业,电脑运算,商砼搅拌配送,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检测,集约的精准滴灌为特征的技术密集型。

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省级工法561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439项,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7项,绿色施工科技示范15项,国家专利556项,标准编制78项。

实现高质量发展,张义光带领的陕建集团瞄准的下一个目标是,奋斗世界500强和企业整体上市。

集团正在围绕“打造投资、建造、运营‘三位一体’工程服务商”编制总战略;所属单位正在紧盯“差异经营、打造优势、特色发展”编制子战略。

一场更深刻的全方位大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张义光信心满满:“如今陕建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抓住这个机遇窗口,乘势而上,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