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量管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11-16 14:16:59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112日,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再次绽放,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各有其主,80家组织和10名个人经过激烈角逐之后最终问鼎。这已经是中国质量奖的第三届评选了,加上前两届的获奖者,一共有20家组织和3名个人荣获中国质量奖,超过百家组织和几十位个人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他们不仅代表着中国质量管理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质量当之无愧的标杆;体现了中国质量创新的最新成果,为世界质量管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其中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更是享誉世界,被称之为全球三大质量奖,它们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质量水平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我国于2012年设立了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立足于“评管理”“评理念”,通过树立质量标杆,激励质量管理创新,进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影响的质量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向世界提供质量管理的中国方案。一言以蔽之:中国质量奖重在质量管理创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推动质量管理和质量改革发展40周年。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在全国推行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40年来,我国又先后积极吸收国外的诸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入了ISO9000QC小组、精益管理、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促进了我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升级。但与此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一味引进、应用国外的质量管理模式,难以完全有效解决我们发展中面临的诸多质量问题,我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创新。另一方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创新几乎陷入了停滞,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提升一方面依赖于以前的质量方法工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先进的生产制造设施,这无疑给质量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与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因为创新推动变革,创新发展能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质量的竞争;管理是企业的生产之基,因为管理出效益,有效益才能基业长青。创新、质量、管理三者完美结合,就是质量管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创新之集大成,它需要综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甚至是文化创新于一体;质量管理创新是企业高质量的体现,也是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强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质量管理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升级。

质量不仅是企业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都需要,因此质量管理创新不仅能为企业所用,更能为全社会所用,这也就是为什么ISO9000、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在各界、各行业、各组织中广泛推行和推广的原因所在。从中国质量奖的评选中也能看出来,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的组织除了制造业、服务业之外,还有教育、医疗等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的普适性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对于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的获得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就深有体会。正如潍柴董事长谭旭光所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创造出领先的科技成果,更要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落地,创新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两个“自主”——必须在开放中形成自主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必须在竞争中打造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

40年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和令人称道的“中国速度”,然而速度终有上限、质量永无止境。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质量管理创新。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跟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享誉全球的质量管理方法相比,中国的质量管理创新才刚起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这些先进的生产设施产生和自动收集了海量质量数据,这为未来新的质量规律的发现和质量方法工具在中国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质量创新的潜在优势,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国的质量管理创新一定会走向世界,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 徐建华

《中国质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