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的经济数据指标相继出炉,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新轨迹。
看形势、看结构、看效益,最新数据传递出实体经济的积极动向。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实体经济在做好“改革”与“创新”文章中,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最新数据指标传递实体经济积极动向
接入38万台工业设备、涵盖5000种机器参数、积累了1000多亿条数据……基于湖南三一集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生产”的挖掘机指数,为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实体经济运行提供了参考。
今年5月,大型挖掘机作业时间同比增长超23%,中型挖掘机同比增长近15%。“目前挖掘机开工率处于历史高位。”三一重工副总经理陈静说。
不仅是挖掘机指数,前5个月,制造业31个类别中28个行业用电不同程度增长、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6.9%,一些先行指标也传递出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
这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得到印证:
看形势——今年前5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6.9%,5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增加值保持增长态势,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68种实现增长。
“这些主要行业、产品是中国工业运行的压舱石,它们稳了,工业就不会大起大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说。
看结构——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和9.3%,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5.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看效益——1月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5%,比前3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利润增长15%,比前3个月加快3.4个百分点。
还有两个数据的变化具有标志意义:5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4.1%,在4个月来首次由下降转为上涨;制造业PMI为51.9%,达到了2017年10月以来的高点。
实体经济是一国筋骨,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一系列数据指标显示,实体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劲的方向发展。“工业运行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黄利斌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前5个月,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增长有所加快。一些专家指出,实体经济整体走强的大趋势尚待巩固,加快迈向中高端需更强支撑。
改革开放重大部署释放活力提振信心
2018年2月,深圳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对标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其中126个政策点均是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来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已迈入“亿户时代”,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国。这得益于近些年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代表的“放管服”改革,激发了最微观经济机体的细胞活力,也不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释放活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发布海南改革开放新部署,到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从新一轮机构改革大幕拉开,到多地出台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具体举措……重大改革开放部署出台,提振了实体经济的信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今年以来,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强,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加快落地、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一系列举措的重要目的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改革效应不断显现,改革步伐仍需继续加快。
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到5.2%。“尽管制造业投资增速在回升,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一步要更好地理顺体制机制,更好地优化市场环境,特别是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势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经济学家杨伟民建议,实体经济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优化布局,减少虚资产,做强实资本等。
企业创新氛围浓势头劲
初夏海边,浪花浮动,由56艘无人艇组成的海上编队整齐前行,避岛礁、穿桥洞,快速变换编队造型。
在推出全球首艘环境测量无人艇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公司加快海洋无人艇研发和攻关。目前,云洲已拥有无人艇核心专利近百项,约占全球相关专利总数的四分之一。
“下一步还将加大无人驾驶船舶开发应用,用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与合作伙伴在即将到来的无人航运时代展开布局。”云洲创始人张云飞说。
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因子。在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在自身转型升级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重视研发,紧盯市场,变革机制,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7%,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2%,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2.1%。
“企业创新具有机制灵活、与实际生产生活结合紧密等特点,发挥企业的创新作用,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说。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近些年进一步巩固。2017年,企业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5%,进入2018年,进一步增加。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以来,通过提高立法标准和执法水平,加大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质量报》□ 新华社记者 何雨欣 张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