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质监局采取多项措施“四送一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018-05-30 14:39:58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文政

 

安徽省滁州市质监局面向全市企业实施“四送一服”工程,即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动服务企业,上门排忧解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行政审批上下功夫。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从服务入手,从细节入手,通过创新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先证后核”“一企一证”“代跑代办”等服务举措,帮助企业破解最迫切的发展难题,切实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耐火材料等6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流程从原来的6个环节简化为申请、受理、发证3个环节。企业申请材料由原来的十几项简化为申请单、承诺书、营业执照和检验报告4项材料。获证期限由原来的45天简化为立等可取。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推进气瓶充装许可实现不见面审批,为减轻企业负责,从201771日起,气瓶充装许可的现场评审费用由原来的企业买单改为政府买单,单这一项到目前就为企业节省开支31万元。

在安全监管上守底线。提高监督执法科学水平,增强执法人员公仆意识,强化案件规范办理工作。不断完善质量档案,加强企业获证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启动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工作,对全市290余家获证企业实施分类,建立“一企一档”。通过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实行“互联网+事中事后监管”,将对获证企业实现动态监管。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清理减少各项检查。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从隐患整治向风险管控转变,提前介入、消除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气瓶制造、充装、运输、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在计量检测上做文章。全市建成省级质检中心4个,正在筹建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1个,另有2个省级中心处于调研论证阶段。在筹建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同时,该局还把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和粮油制品检测中心4家检测机构整合成为皖东检验检测院,统一挂牌、统一人员、统一编制、整合项目、优化资源,对外一个窗口服务企业,聚力打造皖东最大的检验检测航母。

近年来,组织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5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数目客观的检验检测成本,在计量精准服务企业方面做出了实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持续提升重点用能单位产品能效水平。进一步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建设和授权制度,全面提升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服务能力,促进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

该局在组织策划各类计量宣传活动中,注重融入企业元素,加强计量通俗化、大众化宣传,丰富计量文化内涵,创新计量文化表现形式,大力传播计量文化。深入有影响力的企业,组织计量科普知识竞答,举办大型计量科普专场活动,安排涉及民生的水、电、气、油等企业开展现场咨询、答疑、受理投诉等系列活动,开办计量专题访谈。

在质量提升上出实招。持续开展“五大示范”“双零”“四重”质量提升行动。成立“质量流动诊所”,聘请全市200余名质量诊断专家,深入园区企业,采取现场把脉、远程诊断、单个出诊、集体会诊等多种方式,服务企业零距离。截至目前,共派出质量专家230人次,质量会诊174次,为企业开出质量处方131张,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335个。开展质量提升公开课活动,组织院校或企业质量专家,根据企业需求,每月一次,免费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大众开课,有针对性的宣传质量管理知识,分享质量管理经验,解决质量管理问题。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技术中心市级分中心,重点围绕实施召回管理的9类电子电器产品和11类儿童用品,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召回全过程监管,科学评估召回效果,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力推动缺陷产品召回与强制性认证、监督抽查、执法检查、风险监测、举报投诉等工作有效衔接,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在品牌培育上挖潜力。立足企业需求,夯实培育基础,动员社会力量,挖掘品牌潜力,着力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推动管理创新,培育优质人才,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发展质量。通过质量培训班、走访调研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逐步实现从常规帮扶到精准帮扶、从普遍对接到重点对接的过渡。利用各级品牌故事大赛、QC小组成果发布赛、苏浙皖赣沪名牌评选等机遇扩大宣传范围。聘请北方工业大学周云教授担任滁州市品牌顾问,邀请来自北方工业大学、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中国质量报、徽商研究中心、华智顾问等专业机构的8名专家与滁州市智能家电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核心企业及本土名优企业代表开展座谈,就企业在质量提升、品牌创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答疑,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力求帮助企业突破经营瓶颈、调整发展架构、解决实际问题,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专业支持。

近年来,该局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纳入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对各县(市、区)申报地标产品工作给予倾力指导。截至目前,滁州市已成功申报“明光绿豆”“明绿御酒”“来安花红”“滁菊”“女山湖大闸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

在标准引领上做引导。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示范区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动员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并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真正把标准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从而打牢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开展“标准化+工业”行动,助推实体产业升级。引导优势产业开展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软实力,努力实现从“滁州制造”转向“滁州创造”。制定《钣金成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无氟发泡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等6项国家标准和14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

在网络问政上跑在前。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滁州市政府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决策部署,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互联网和质监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质监”工作的开展。该局充分利用安徽政务服务网,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办理功能,逐步推行以线上办理为主、线下办理为辅的模式,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动态调整”一单两库一细则“,充分发挥安徽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在抽查工作中的作用,确保抽查工作公平、公正。建设完善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发挥平台应急救援、风险预测、统计分析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进一步发挥门户网站宣传主阵地作用,提供内容丰富的政务信息公开、权威及时的政策发布解读和回应关切的舆论引导服务。

《中国质量报》□ 何 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