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变革带动转型升级再提速
——第二届“一带一路”质量高端论坛现场访谈侧记
□ 姜 丹 本报记者 王 梅
政府将在质量变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世界500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在世界经济以技术领先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势面前,我们如何迎接挑战?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科技企业发展中,又会有怎样的政策调整和政策支持?
5月12日,在西安召开的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西安交通大学主办,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质量高端论坛上,来自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7位嘉宾,围绕质量提升、产业发展与金融促进这一话题,进行了现场访谈。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要推动建立中央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在推动质量变革中,政府如何发挥好作用这一提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军强调,“一是要培育整个社会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推动全社会追求高质量;二是加强政府的质量监管,通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政府要引导,通过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个质量发展水平。”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看来,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驱动必须融合在一起,他分析说,“无论做产品或者是装备,首先要有质量,质量是生命线,科技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质量。从传统制造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一些先进的技术都迸发出来了。例如,通过大数据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用户的需求,也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我们国家在制造中有一个短版,对一些多品种小批量东西的制造,搞不好质量。有了信息传感器,质量数据的采集能够更加敏捷了。这样一来,对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的费时的弥补手段我们都可以做到,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系教授、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宗福季认为,工业大数据为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平台。他认为,“人不是世界的全部,还有系统、生产、设备这些东西,如果把人和物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工业大数据。运用质量手法加工业大数据,才能提升制造质量。”
企业应用工业大数据,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质量提升,有了更多实践。
“虽然我国高压输电技术和生产的特高压开关设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和世界上知名的公司相比,在关键零部件制造、可靠性上面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产品设计开发、仿真技术方面,差距更加明显。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开展了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产品设计平台,通过智能制造的方式,建设了核心元器件的生产线,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把整个制造系统的数据全部集合起来,不断地提升我们企业的运营效率。”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亚平谈了企业在智能化生产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效。
中国创新技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面前,更需要坚定信心,这样中国技术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访谈环节,西安西电捷通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经历。
“无线局域网发展了20多年的时间,全球有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WIFI,一个是WAPI,它们在安全方面是不同的。美国通过在专利方面、申请标准方面,对我们的WAPI层层施压,阻挠了我们技术的应用过程。”西电捷通公司副总经理黄振海谈起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的不断坚持,他坚定地说,“虽然历时8年零5个月,在两任副总理促进下,WAPI最终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但是在应用上却落在后面。这个过程,是我们中国的创新技术走出去,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但是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质量不分国界。创新品质、孜孜追求,是国内外企业的共识。
“西门子创始人有一个座右铭:不要因为短期的利润牺牲长期的发展。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是,西门子每生产一件产品,一定代表着自身的最高品质。工业4.0出来的时候,西门子就在自己反思,我们能力已经做到行业最强,怎么再往上更进一步?这种情况下西门子开始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变革,用数字化的手段创新产品。我们每年会定期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去年是47亿欧元。我们坚信能满足客户对高品质希望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德国西门子智能制造与质量技术专家彭杉如是说。
质量提升需要科技支撑,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面对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资金实力不强的现实,金融机构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开放性金融的核心是它的创造性。我们没有看企业出身、没有看企业的单季报表,而是主要看它的成长性给予扶持。在开发性金融的引领和扶持下,有些企业在非常弱小的情况下慢慢成长起来。像祺瑞汽车、中兴、华为、比亚迪、华大基金等。我们将紧抓国家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广泛地组织动员各种资源来服务于国家这个战略。”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的副会长郭明社女士表示,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将发挥规划咨询、组织资源的能力,不断服务企业质量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