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精准发力 打通邮轮市场新航道 上海宝山检验检疫局助力邮轮产业发展

2018-03-01 11:26:39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王文政

  

    2017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泊入境邮轮463艘次、出境邮轮461艘次,出入境人员约398万人次,占全国63%,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面对快速发展的邮轮产业,上海宝山检验检疫局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聚焦问题,找准关键,补短板、强优势,助力邮轮产业迅猛增长。

  牵住“牛鼻子” 建立邮轮口岸监管新模式

  2017年初,宝山局制定“两大两促”活动方案,明确调研走访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以调研走访为手段,聚焦辖区发展实际诉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工作机制改革创新。

  调研发现我国邮轮市场经过爆发式的增长,已经到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瓶颈期。“监管模式滞后、采用标准不一、应急能力不足、产业配套滞后、低价竞争凸显、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纷纷浮现。邮轮方希望接轨国标,缩短靠泊时间;联检单位希望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共享;邮轮港希望加快行李上下、人员出入速度;地方政府则希望出台更为便利化的措施,助力航运中心建设。摸清问题后,宝山局紧扣服务对象痛点、难点,制定并完善邮轮口岸检验检疫新模式。一是规范应急体系,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纳入宝山区应急处置平台,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实现口岸有效防控。二是对标国际,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创建国际卫生港;向邮轮运营方系统提出中国邮轮监管技术要求。三是创新“查验前置”“宣传前置”“执法前置”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及邮轮检疫指数(CQI)分类管理模式,实现疫情截获和旅客快速通关的“管服”双赢局面。经测算,新模式下单船通检效率平均提升60分钟以上,为邮轮运营方全年累计节省时间成本460小时,仅滞港费用一项节省成本就达550万元。

  闯出新路子 助力邮轮产业服务新发展

  邮轮物资配送是邮轮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我国受制于运营成本高、监管环节多、船供贸易形式不明等因素,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目前我国12个国际邮轮港,尚无被国际邮轮公司纳入全球邮轮物资重要补给点。对此宝山局以进境供邮轮物资监管业务为切入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跨科室抽调人员成立研讨小组,整体规划邮供监管方案。二是梳理法规标准,探讨监管风险,细化操作流程,形成《宝山局供邮轮物资检验检疫工作规范》。三是探索在e-CIQ主干系统中设立 “邮供食品”的新通关模式并提出对应的新机审规则。四是建立宝山局、地方政府及邮轮运营方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检政企三方零距离沟通。五是督促邮轮港持续完善现场检疫查验和食品存放条件,增加和培训辅助人员,适配业务需要。至此,宝山局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过境邮供物资检验检疫监管方案,在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行业领先优势中继续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立起新标杆 谋划邮轮经济增长新蓝图

  2018年伊始,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提出了要创新船供监管模式、口岸便利化水平实现更大突破的发展目标。这就不仅要求要单点突破,更要注重顶层设计,探索具有全国推广意义的邮轮检疫新监管模式。

  今年3月邮轮港续期工程即将启用,4船同靠将带来客流和业务的成倍增长,每日接待旅客人次预计从目前的1.6万上升至4万人次。对此,宝山局制订应对措施。一是全面实施基于CQI的邮轮监管新模式。通过官方渠道定期发布母港邮轮评分信息,大力提升社会影响;打造国检邮轮版“笑脸标示”,引导消费者“看指数选邮轮”。将CQI与邮轮旅客携带物检疫工作相结合,动态调整旅检查验比例,提升疫情截获效率。二是大胆创新助力上海邮供物资中心建设。以自贸区相关政策为红利,依托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多管齐下,发挥制度创新叠加效应,从邮轮供应链服务体系着手,创新检验检疫模式,培育船供保税物流区、邮轮物资供应、邮轮制造及维修等服务基地。三是大力建设智慧查验口岸提高通关效率。以政企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最高软硬件标准,全力推进国际卫生港创建;在新的航站楼全面建设智能化卡口,实现全自动化通检;整合前期已有的系列邮轮监管模式改革成果,力求更适配于未来邮轮口岸防控、高效通检、产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在助力邮轮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宝山局直面困难、一线调研,聚焦诉求、精准发力,探索了许多新模式,但大多属于“特事特办的模式改革”。从邮轮经济发展需求看,光有这些特殊政策还远远不够,需要统筹规划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国际邮轮在中国运营的系统性办法与规则,从而真正提升我国邮轮市场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邮轮产业行稳致远。(戴炎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