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调“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纲领。结合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实际进行学习领会,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迅速行动起来,以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认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早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对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出了系列要求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把握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并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教育质量、就业质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更是从“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区域质量整体跃升”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充分释放”4个维度,对质量提升作出了全新布局,诠释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深刻内涵,形成了“全面质量提升”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中央对质量提升既有宏观要求,也有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向全社会发出强烈信号,抓质量说了就要见行动,就要求实效。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从5个方面下功夫。一要从“升”字上下功夫,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重点提升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质量。二要从“破”字上下功夫,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加强质量攻关、质量标准、质量创新、质量管理、质量监管、质量品牌和质量共治。三要从“保”字上下功夫,完善质量提升的保障措施,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企业首席技师等制度。四要从“实”字上下功夫,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快构建高水平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五要从“强”字上下功夫,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中央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质量发展道路。
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牵好标准化“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就“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等提出明确要求。标准化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只有有效发挥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质量才能提得起来,升得上去。
第一,标准是决定质量水平的压舱石。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标准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质量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3万多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600多项,推荐性标准2.9万多项,备案行业标准5.7万多项、地方标准3.3万多项,还有企业标准上百万项,基本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从我国国家标准来看,我国主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的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已达到80%,标定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
第二,标准是引领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标准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化是全面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研制、实施先进标准,有利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产业、新动能迈向中高端。比如,通过发布实施5项充电桩新国标,今年开始,按旧国标生产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全面禁售,已建旧国标充电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有效引导电动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标准实施,形成质量“硬约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比如,发布实施焊接钢管国家标准,提升钢管等级,每年可化解焊接钢管产能约300万吨。
第三,标准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防火墙。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主要依据,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尺度,是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是生产中的法,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底线。比如,《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提高了对产品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有效降低了质量安全事故。又比如,制定发布针对雾霾防护的口罩国家标准,对于规范日常防护型口罩市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标准是促进质量共治的聚能环。标准化强调协商一致,反映共同意愿,有利于聚众力、达共识。比如,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39个部门,全国有31个省(区、市)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各地建设各类标准化示范区5500多个,这些都是推进质量共治的重要途径。同时,标准化强调简化统一、公开透明,是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精准扶贫中,一些地方通过制定实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规范》等地方标准,把政府的单向要求转化为村社、贫困户、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识,提升了精准扶贫的质量满意度。
第五,标准是增进质量合作的连心桥。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加强中外质量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加强政策、规制、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要求注重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规则和标准体系上的相互兼容。12个沿线国家共同签署的《加强标准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倡议》,纳入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我国通过在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采用中国标准建设蒙内铁路,在巴基斯坦建设“华龙一号”核电工程等,有力助推中国产品、中国装备、中国品牌走出去,促进中外质量合作。
三、牵好标准化“牛鼻子”,要一丝不苟抓落实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在行动。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准发力,凝聚合力,吹响“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的冲锋号,争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号召的“排头兵”。
首先,要制定实施“一个战略”。就是抓紧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ISO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目前,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会同有关国家高端智库,推进标准化战略研究。我们要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抓紧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力争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更好发挥标准化工作的突出作用。
其次,要推进“两个行动”。一是组织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面向一百个城市,选取一千个业态,组织一万家企业,对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提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二是持续深化“标准化+”专项行动。不断将标准“化”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实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公共服务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融合发展。
其三,要抓好“三个工程”。一是广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以标准提升助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促进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推动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二是有效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探索建立新兴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直通车”机制,推进建立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用先进标准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三是积极实施国内外标准互认工程。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推进国内外标准体系兼容,提升中外标准一致性水平,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走出去。
其四,要坚持“四个持续”。一是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及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加快政府标准“瘦身健体”,放开搞活市场标准,培育若干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品牌,建立并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推进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加强标准化科学管理,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二是持续推进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标准化学历教育,拓展标准化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不断夯实标准化人才基础。三是持续强化标准化法制建设。以新的《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好法律宣传贯彻工作。加强标准化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将标准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四是持续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夯实党建标准化试点,推进党建工作制度系统化、党建工作职责清晰化、党建工作内容程序化、党建工作要求规范化,以标准化促进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