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支撑科技创新 标准助力质量提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举办公众开放周系列活动
今年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是“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中国主题是“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对标准的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大部署,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于10月10~20日举办公众开放周活动,开放周期间举办了标准信息知识系列讲座、标准馆标准信息服务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开放周启动仪式吸引了来自各领域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和标准化工作者。
活动一:走进国家标准馆
活动期间,来自水利、水电、建筑、气象、轨道交通、冶金、钢铁、广播电视、航空、化工等领域单位的专家和学者走进国家标准馆。国家标准馆相关人员为来访嘉宾详细介绍了标准化发展史、珍贵馆藏、标准馆历史沿革、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成果等情况,带领大家参观馆藏区、体验标准信息导读系统和电子阅览室的标准电子全文阅览。来访嘉宾纷纷感叹国家标准馆庞大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也表示今后将更多地走进国家标准馆,查标准、看标准、学标准,更好地将标准馆的宝贵资源利用起来。
活动二:标准信息知识系列讲座
10月13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举办了世界标准日公众开放周活动标准信息知识系列讲座。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爱仙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讲座受到了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水利、水电、建筑、气象、轨道交通、冶金、钢铁、广播电视、航空、化工等领域单位的100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国家标准馆馆长汪滨主持会议。
讲座一:标准文献阅览服务系统
标准文献阅览服务系统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标准电子全文阅览公益服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科研人员可以在本地实现免费电子全文阅览,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或社会学者可以前往国家标准馆电子阅览室进行免费标准全文阅览,但该电子全文阅览服务仅限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不得用以任何目的的营利性活动。
讲座二:标准文献中的指标揭示
指标揭示是改变标准“打开方式”的另一种方式,能够直接描述标准化对象在不同标准中的具体指标。例如检索所有“板栗”中的“铅”含量规定,结果的呈现简洁、智能,并且没有遗漏。它能帮助我们消除标准信息中的噪音,时刻全面掌握知识,是研发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
讲座三: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
大数据或者是将过去无法处理的数据,如非结构化的视频图像、海量的用户行为等用新的技术手段处理分析出新的结论,或者是打通数据孤岛,使不同类型的数据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结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属于后者,即把标准、起草单位、单位的位置信息、类别信息等结合起来,进行关联分析和挖掘,得出一系列新的结论,成为标准研制、管理的参考。
研究表明,国家标准研制起草单位集中度高,1%的起草单位贡献超过30%;研究院所主导国家标准的研制,贡献很大,2001~2015年,研究院所以21%的起草单位数量占比,对国家标准研制贡献程度达到43%;起草单位65%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其中北京占比最高,其他5省(直辖市)与北京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基于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增长率分析,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划分为4种类型:保持稳定型、快速增长型、逐步拓展型、有待提高型。
讲座四:NSTL资源与服务介绍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2000年6月成立的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机构,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馆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文献馆组成。NSTL拥有外文文献25000多种,其中期刊1.7万多种,会议录等8000多种。NSTL是我国收集外文印本科技文献资源最多的,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科技文献信息机构。
活动三:标准大数据应用与实践系列宣传
世界标准日公众开放周期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泛宣传国家标准馆的科研成果,与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联合发布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成果,分析各地方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从10月14日开始,每天发布“图话标准——一图解读地方标准化发展趋势”之上海、深圳、湖北、江西、吉林、山西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负责建设运行的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nssi.org.cn),构建了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http://bigdata.cssn.net.cn),从起草单位对国家标准的贡献角度出发,对全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展开标准化大数据分析。从大数据的视角,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全面立体地展现我国标准研制的发展脉络,为各级政府开展社会治理与服务提供新的抓手,为标准化管理与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为标准化的参与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不仅能够对标准化领域进行整体的分析,还能对全国各个省内各地区进行区域分析,涵盖各级地区参与的起草标准数量、主导研制数量、参与研制数量等多项数据。系统还能够对其收录的企业进行同等分析,并且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比对,最终还能够形成企业标准贡献指数排行榜等多个榜单。2017年,该系统将在原有的国家标准数据库基础上,加入行业标准数据库和企业所属行业数据库,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分析系统的覆盖面,增加大数据分析的适用性。
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综合了国家标准馆现有的所有标准化数据,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标准起草、主导研制、参与研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拓展得出包括指数地区分布、企业合作关系、标准贡献指数、年度变化趋势等重要的数据成果。
标准主导,数据先行。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是“标准化+大数据”创新措施的探索与实践,必将为我国标准化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新的助力与支撑,助力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 标准化畅通国际贸易
首届中国(义乌)标准国际博览会举行
10月21日-25日,首届中国(义乌)标准国际博览会与第23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同期举行。
为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改革的成果,在浙江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策划、设计并实施的中国(义乌)标准国际博览会,属全国首次,也是全球唯一一次与商品同台展出的展览会。展会以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标准化畅通国际贸易为主题,设置标准化科普展区、标准化成果展区、“一带一路”标准专题展区、标准化服务展区4个展区,集中展示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地方标准、先进的团体标准和“领跑者”企业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集中展示人类工效学、能效水效、食品与农业标准、视觉健康与安全标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国际交流会在广东珠海举行
10月12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绿色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联盟、节能环保标准化创新研发基地(珠海)主办的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国际交流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
交流会以“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城市”为主题,突出节能、节水、低碳、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电器标准标识组织、同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50多位政府官员、国内外著名的学者、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共400人参加会议。专家学者针对政策制定、标准解读、技术发展、国际动态,以及经典案例等内容进行精彩演讲。本次国际交流会还设置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城市技术创新、健康养老产品绿色发展3个专题交流会,举办了可持续水管理国际标准和案例专题培训与APEC绿色照明合格产品目录(QPL)研讨会,同期召开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温室气体管理的4个工作组会议,深入研讨绿色发展国际标准化。
标准“大数据”助力质量提升
10月13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举办了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培训讲座,介绍了国家标准馆借助完善精准海量的标准信息数据支持,量化评价标准研制“软实力”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综合了国家标准馆所有标准化数据,全方位、多角度对标准起草、主导研制、参与研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拓展得出包括指数地区分布、企业合作关系、标准贡献指数、年度变化趋势等重要的数据成果。
上海篇
根据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标准化体系。
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市“十二五”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占8.4%。2015年,上海市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为12,同期GDP的排名第二。在2008年左右,上海标准化到达高峰时期,与上海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世博会、现代服务业、民生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一致。
从标准的行业分布看,上海市重视安全、控制、电气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上海的电线电缆企业工业总产值、年销售额、资产总额都超百亿元,标准的制修订的重点与上海主要的行业发展相一致。
“十一五”期间,上海开始重视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十二五”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深圳篇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GDP增长速度在全国所有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排除深圳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经济特区这个因素外,深圳市标准化研制工作的力度和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也对深圳市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深圳市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的强调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决定性作用,深圳市已经将标准研发和实施,标准成果转化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每一个方面。到2020年,深圳要成功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3~5个世界领先的质量引领型产业,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一万家,向全球输出“深圳质造”品牌,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内涵,体现了对具有深圳特色的质量发展模式的自信。
目前深圳企业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已累计近1400项,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已培育成立了28家产业标准联盟,累计制定发布团体标准超过290项,其中有6项上升为国际标准和提案。深圳市标准化工作集中在电子、信息、安全、机械等行业和领域,而这些行业和领域,恰好就是深圳市发展和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这些行业促进了深圳市的经济高速发展。
湖北篇
从2010年到2015年,湖北省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实现5年前进3位的重大突破。
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表明,2015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第14位,与同期湖北省GDP排名第8位相对应,湖北省标准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为91.1,低于与其接壤的河南、陕西、安徽,高于湖南、重庆、江西。
对比分析湖北与其相邻6省份的数据发现,2015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在7省份中排名第4,“十二五”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在7省份中排名第3,“十二五”收官之年湖北省GDP排名第2,基本体现出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与GDP的正向关系。
2008年湖北省经济发展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标准这一综合“软实力”同步提升。从行业看,“十一五”湖北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行业领域排序依次为金属、安全、材料、化学、食品、饲料、光纤,“十二五”依次为安全、化学、金属、材料、食品、光纤,标准化与行业发展水平契合紧密。从省内地区分布看,省会武汉是湖北标准化发展的高能区域,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湖北省标准化发展的低端。
湖北省标准化工作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同步发展趋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西篇
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显示,2015年,山西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23,与GDP排名24相对应。2015年,山西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为33,低于接壤的陕西、河北、河南。从“十二五”期间同样低于陕西、河北、河南,与该省GDP与接壤省份的差距相对应。
从行业分布上,化学、安全、机械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一直是重点参与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能源消耗、颗粒物方面也成为重头戏。这与山西省的战略布局有关。
山西标准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省会太原一直是山西标准化发展的高能区域,远远高于运城、长治、晋中等区域,吕梁等地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在山西省标准化发展的低端。
山西省标准化工作与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同步发展趋势,与周围省份比较,仍处于发展“洼地”。所幸的是从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提升来看,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显示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上升通道。
江西篇
2015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24亿元、居全国18位,比2010年前移1位。“十三五”期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江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
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显示,2015年,江西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18,与GDP排名22相对应。2015年,江西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远低于与其接壤的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从“十二五”期间整体来,江西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同样远低于与其接壤的各省,与该省“十二五”期间与上述各省GDP的差距相对应。
从标准研制热词分布看,化学、稀土、原子、安全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一直是重点参与领域。从企业看,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为江西标准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西省标准化工作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同步发展趋势,与周围省份比较仍处于发展“洼地”不过,从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提升来看,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显示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上升通道。
吉林篇
吉林省制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中提出了发展目标,反映出标准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方政府对于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
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表明,2015年吉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22,GDP排名19,低于辽宁,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
从行业发展分布看,汽车、车辆、轨道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一直是吉林省重点参与的领域。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国家金银及制品质检中心(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等都为吉林标准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省内地区分布来看,省会长春一直是吉林标准化发展的中流砥柱,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在吉林省标准化发展的低端。
分析表明,只有依靠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标准推陈出新,才能完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