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五年工作成效显著

2017-10-23 15:50:25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胡玉迎

 

砥砺奋进勇往直前,栉风沐雨再铸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攻坚克难,不断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质量提升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3年前,当第一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召开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宣布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向质量时代。厦门检验检疫局深刻认识质量的战略地位,开展多项质量提升活动,积极推动辖区经济转型升级。

该局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及年度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推动厦门市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并通过国家验收。通过“质量月”、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工作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扩大了检验检疫在质量工作方面的影响力。

金秋九月,满城柚香,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平和县人民的脸上。漳州市平和县原先是中央苏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人口61.3万,贫困村45个,贫困乡镇6个。厦门局联合平和县地方政府,改变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整合成区域化连片种植,规范农民的施肥用药,提高蜜柚的质量,建成了国家级蜜柚质量安全示范区,平和县从此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如今,该县蜜柚出口量逐年稳步增长,2016年出口蜜柚合格率达到了99.96%,“琯溪蜜柚”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达227.03亿元,全县人均收入连续5年增长率超12.0%。质量示范区的建成真正让原先挂在枝头的“黄灯笼”成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金疙瘩。

近年来,厦门局与地方政府协同建成国家级出口质量示范区5个、省级出口质量示范区5个,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9家,8家企业获得“厦门市出口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奖”,这些地区和企业都成为了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的见证者和受益人。

高质量的产品除了出口更要惠及国内百姓。厦门局积极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让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从而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该局率先建成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技术信息“三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率先试点开展“三同”监管,探索建立出口食品备案、HACCP认证、“三同”监管联动工作机制。

企业因为质量提升不仅扩大了市场,也获得了通关便利。厦门局着力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做好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评级结果应用等动态管理。辖区共有61家企业获得检验检疫AA级企业称号。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企业可以在该局的各办事窗口享受越来越多的便利措施。

在准确掌握各类进出口产品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厦门局定期向质检总局和福建省政府呈送质量分析报告,发布业务数据及业务分析,定期向省、市政府报送主要业务数据,帮助地方政府了解质量情况,提升质量水平。该局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多次受到质检总局表扬,并荣获“全国质检系统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典型单位”称号。

此外,该局还严格预警布控,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打击洋垃圾违法专项行动,对进口铁矿有毒有害元素限量开展监测,持续开展“口岸天平行动”等,让质量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

坚守国门“智”造安全防线

5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距离KA618航班落地还有半小时,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就通过系统提前获悉了机上人员名单、国籍、座位号、证件号码等信息,并据此提前作出一系列检疫指令。

厦门局率先实现了航空器人员信息全掌握,便于对不同航空器实施分级管理,对高风险航空器实施重点检疫,对低风险航空器则“无疫通行”。此举使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由原来的拉网式排查向精准检疫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厦门局紧紧围绕“保国门安全”的核心使命,全面推进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创新,合格假定检验监管新模式、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口岸检疫处理前置等一系列全新举措不断出台。

在工业品及消费品领域,该局实施合格假定检验监管新模式,对高风险产品、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分别实施逐批检验、抽批检验和合格保证监管等3种检验监管方式,抽检率比2012年下降35个百分点,不合格抽批检出率提升6.2个百分点;优化进出口动植物产品管理机制,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动态调整动植物及其产品抽批率,调低进境冷冻水果、卷烟、中药材等17类中低风险产品的查验比率。

2012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和国际邮轮中心被世卫组织授予“国际卫生机场”和“国际卫生港口”荣誉称号。厦门局以此为契机,持续全面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目前,厦门辖区所有口岸通过质检总局验收,率先实现核心能力建设全达标;获质检总局批准罗汉松特定口岸1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2个,新增涉及水果、水生动物、种苗产品等指定口岸9个;先后建立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场27个共105.5万平方米、关检“一站式”查验场11个共3.7万平方米,检疫处理平台4个,熏蒸处理库6个;获质检总局批筹和通过验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7个,参与国家检验检测技术联盟6个,建成较为完善的口岸初筛室2个;共有质检总局授权签证官资质70名;率先全国启用卫生检疫集中审单系统、口岸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和联合电子监管、电子闸口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所有进出口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进出口企业100%合规监管和智能放行。

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厦门局按照适度超前、集约节约、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提升口岸执法把关能力。在完善配套检验检疫查验设施的基础上,该局完善口岸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等优质食品扩大进口,推进动植检建章立制,强化岗位资质管理,加强与卫生、反恐、公安、环保等部门应急处置合作和联防联控,建立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口岸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处置日本核泄漏事故、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疫情,口岸传染病检出率、医学媒介生物检出率等卫生检疫指标连续多年位居系统前列。

莫兰蒂台风过后,厦门局立即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及时缓解血库用血压力。

深耕自贸区促进经济发展

6月的一个中午,一艘装运2.53万吨大理石荒料的散装货轮正在海沧口岸通达码头靠港卸货。该批货物将在卸船后第一时间运往检疫处理区实施检疫处理。

这是今年起厦门局全新推出的检疫处理前置模式。以前,入境集装箱到港后,企业要先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告,经由检验检疫部门判断货物是否来自疫区后通知码头,才能进行移箱,流程繁琐。实施这一模式后,船舶在靠岸之前,检验检疫部门就通过船舶代理提供的舱单信息筛选出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和货物,在船舶到达时直接将需检疫处理的集装箱、货物移至检疫处理场地,实现检疫处理的零等待、全覆盖。

“每个集装箱能够节省60元钱,同时节省了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我们公司的竞争力。”某外贸企业负责人温先生激动地说道。

事实上,检疫处理前置只是厦门局在自贸区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之一。而这些改革中备受企业欢迎的是“单一窗口”。企业只要在平台上录入货物信息,不仅全程无纸化报关报检,还可随时更新查看货物的通关状态。

“单一窗口”已经上线运行65项服务,包括船舶进出口岸、跨境电商、一般货物报关报检、港区货物进出和转关货物等口岸核心业务,其中报关比例突破95%,报检比例实现100%,居全国首位,并已复制推广到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成为全国口岸的典范。

同样享受通关便利的还有进口食品。2016年8月,厦门局出台了《厦门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进口食品优化查验措施管理规定》,在对中、高风险食品实施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对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能力较强、依法诚信经营、具有一定进口规模企业的低风险食品实施优化查验措施,在口岸进行快速验放,促进通关便利化。

这是该局推进食品贸易“优进快进”的重要改革举措。一年来,厦门局对22家进口企业的1000多批、9600多万美元的进口食品实施了优化查验措施,平均每批可为企业减少滞港时间2天,每柜节省码头作业费用上千元,货物最快可实现当日放行。厦门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进口酒集散中心。

除了食品进出口销售等传统贸易,跨境电商业务近年来也日趋兴旺,厦门局主动作为,构建全程数字化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全力支持电商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在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内,一件件跨境电商包裹被依次扫码,随后迅速通过6条查验分拣线。厦门局对电商实施“电子申报+电子审单+同屏比对+即查即放”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平均每单6秒就能完成过机查验放行。

在自贸区这片试验田里,厦门局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释放出了独特的政策优势和红利。出台中欧(厦门)班列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节省企业通关成本30%;支持中欧(厦门)班列向我国台湾地区延伸,打造连接欧亚大陆、串联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中国(厦门)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放宽免于装运前检验的产品范围,采取差异化抽批检验及监管频次;对进出境特殊物品实施无纸化审批,采取风险分级管理和差别化监管措施,促进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厦门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指导做好海沧保税港区整车改装厂、检测线和监管场所规划;推动邮轮母港建设,创新邮轮食品“进口直供、保税供船”模式,参照过境检疫模式对进口食品免于检验……

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促进了厦门口岸贸易发展,使自贸区机制更加充满活力,也成为了厦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夯实基础 建设业务强局

“e-CIQ生产环境中生成入境第一单了!”当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e-CIQ)屏幕上出现第一条企业报检数据的时候,现场一片欢呼雀跃。2016年8月15日,一批来自美国,重11.48吨、货值30.7万美元的进口牛皮在厦门局通过e-CIQ系统顺利报检,标志着e-CIQ在厦门检区成功上线运行,在全国实现了3个“率先”——率先全国实现全业务模式上线;率先全国实现覆盖全业务、全分支机构的试点上线;率先全国将企业申报系统并入“单一窗口”。

5年来,厦门局不断夯实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从“单一窗口”到“两个平台”,从国际航行船舶到航空器,各项业务都实现了信息化。

该局积极推行口岸电子检验检疫平台化改造。实现出入境船舶、航空器、邮快件、舱单管理、电子闸口、检疫处理各系统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共用。该局研发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监管系统。厦门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实现出入境的网上一次申报、查验单位并联审批、系统自动流转无纸化监管;厦门空港口岸实现从航空器检疫申报到检疫批复结果实施的全流程信息化,推进航空器电讯检疫有效开展。以电子审单、电子闸口等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实现进出口货物全申报、全监管、全监控,深化随到随检的集中查验模式改革,再造业务流程。

在硬件方面,该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口岸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建设,先后建立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场27个,共105.5万平方米,关检“一站式”查验场11个、共3.7万平方米,检疫处理平台4个,熏蒸处理库6个。

通过“两个平台”建设,全面构建封闭式口岸检验检疫监管机制,逐步建立了口岸检验检疫自主把关体系,提高了履职成效,提升了执法地位。每个集装箱在港平均堆存期减少1.8天以上。质检总局与交通运输部在厦召开“合力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现场推进会”,推广该局“两个平台”建设经验。

同时,该局还优化技术能力保障,提高技术完善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布局,获质检总局批筹和通过验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7个,参与国家检验检测技术联盟6个。在卫生检疫方面,建成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核心、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三级检测网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思想的纯度,影响着认识的高度,决定着执行的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局着力用好思想建党“传家宝”,牢牢扭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正在推进中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查摆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通过思想的涤荡、灵魂的洗礼、制度的规范,全局干部职工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全局上下的价值追求,“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四讲四有”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认知,在风清气朗正政治生态下,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短短几年间,从“全国文明单位”“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到连续5年质检系统绩效考核优秀,连续4年地方效能考核先进……先后有20多个集体被评为各层级先进典型,近30名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质检系统先进个人、厦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