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成立项3项已正式发布

2017-06-09 16:03:53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胡玉迎

  

    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两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以下简称《基础和术语》)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已于今年522日正式发布实施,目前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成立项,其中3项已正式发布。这是中国质量报记者从67日在京举行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族。作为标准族中两项核心关键标准,《基础和术语》给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以及术语和定义;《要求》规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可作为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通用方法。

  据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介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4个方面,主要是强调了将新型能力作为两化融合的主线,引导企业获取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把握住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准确识别、有效打造、稳定实现和动态调整这一主线,将新型能力的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需求来源,将技术的进步、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或数据的分析利用转化成企业的新型能力,进而不断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明确了6个导向,作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理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导企业以融合和创新的理念系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以效能效益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以综合集成为突破口、以流程化为切入点、以服务化为方向等6个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导向,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标还提出了9项管理原则,作为企业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理论基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由战略循环、要素循环、管理循环构成,战略循环指明了企业两化融合“往哪儿走”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将两化融合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明确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通过打造新型能力,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落地。要素循环明确了企业两化融合“做什么”的融合路径,从操作层面规范了企业全要素协同创新过程,引导企业围绕新型能力及其目标,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管理循环给出了企业两化融合“怎么做”的推进机制,引导企业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与改进管理机制,规范两化融合过程,推动新型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据了解,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的工作部署,参考ISO9000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做法,《要求》(试行稿)20141月正式发布;2016年,结合企业贯标评定实践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20175月,《基础和术语》《要求》两项国标正式发布实施。经过多年实践,我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达4300余家,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达73000余家。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 (记者徐建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