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山东检验检疫局党组提出打造“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三最口岸,力促检验检疫成为大通关链条中最便捷的一环。山东局局长高玉潮在年初的山东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三最”口岸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提升速度、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打造“三最”口岸,需要全省系统凝心聚力,需要检验检疫各个板块、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围绕动植检工作在“三最”口岸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笔者作了分析。
加大改革力度。高玉潮年初的工作报告围绕“全力确保进出境动植物和生态安全”列题,强调“正确处理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检出与一般性检疫问题检出的关系,切实提升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要求“积极参与重点敏感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境外预检,严格落实动物检疫隔离场监管措施,全面实行一机两屏、共同查验,全面推进动植检规范化建设”。要锁定这些重点任务,聚焦动植检工作的提速、提质、增效,对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重新梳理大通关一体化背景下的动植检验放机制,寻找检疫审批、注册登记、检验检疫、检疫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优化空间。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有“肠梗阻”就在哪里动刀,力求推出有影响、有实效的动植检改革举措。
坚持法治思维。出入境检验检疫集行政执法、技术执法、涉外执法于一身,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在锐意改革中规避风险。有三层意思:一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以出口注册登记为例,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是输入国有要求的可以实施注册登记,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输入国家没有要求的,也要求出口前先注册登记。还比如,法律没有授权对植物产品实施“属地管理”等。二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不能借改革创新之名,行“偷工减料”之实。三是先行先试要授权。基层一线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提出改革创新措施时,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请示,征得同意后再实施,避免盲目滥改。
强化能力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抓好现场查验岗、签证官等资质管理,强化一线检疫查验人员业务培训,努力解决“在岗不专业”问题,提高现场查验能力。抓好业务骨干培养,强化对高风险国家(地区)高风险产品现场检疫和检疫性有害生物重点防控,确保查得出。充分发挥动植物检验检疫协作组的决策咨询作用和质检总局专家组成员的业务带头作用,加强工作交流和业务指导,促进山东系统业务骨干能力的提升。重视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在全国系统内具有影响的实验室,组织实验室开展能力比武和检疫鉴定业务培训,确保检得了、检得快。在动植检规范化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加强各海港、陆路、空港口岸现场查验设施、植物检疫初筛鉴定室技术设施、疫病疫情防控体系等方面建设,尤其加强初筛鉴定室、查验执法和检疫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口岸基础设施设备水平。
搭建发展平台。一是抓指定口岸建设。积极推动山东屠宰肉牛指定进境口岸和屠宰场建设,推进进境木材指定检疫处理区建设,实现全国指定口岸类型山东全覆盖。二是抓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收集整理主要贸易国家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标准要求,密切关注国际农产品贸易动态,主动参与对外技术性贸易新措施评议,及时破解出口农产品可能遇到的国外技术壁垒,着力开拓介质兰花、苹果、梨、大樱桃、马铃薯、玉米、竹木草柳等优质农产品出口市场。三是允诺践诺。全面履行“首问负责制”“急事急办”“5+2”工作制,全力支持大宗粮食、饲料、木材等资源性农产品进境,在样品交接、实验室检测鉴定、检验检疫报告上传等内部流转环节中确保快捷畅通,压缩流转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监管模式。在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面,组织全省系统专家对近5年来的质量分析报告和安全风险监控总结进行梳理,逐类商品风险分析,摸清每类商品可能的风险点,并确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有双边协议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执行协议要求。对于高风险产品,结合过程监管、安全风险监控、现场抽检等快速核放。对大部分没有特殊要求的中低风险的农产品,减少注册登记等环节,在口岸实施随报随检随放。有熏蒸证书要求的,将熏蒸处理环节前置。在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面,一是加快检疫审批办理流程。二是简化入境申报材料。三是有针对性地做好检验检疫工作。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主要涉及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商品检验等四方面工作。在疫情检疫鉴定方面,发挥植物检疫初筛鉴定室的作用,现场检疫查验人员和业务骨干能鉴定的,不要推给区域(中心)实验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改进流程,快速放行。在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方面,综合风险分析近年来的检验和监控结果,对于风险低、多年未检出问题的一般监控物质,有针对性地调减检测项目和检测比例。在转基因检验方面,优化取样环节,如散装粮船将取样放在锚地检疫时进行。在商品检验方面,采取监督检验方式,由检验检疫抽批检验和企业自检相结合。四是优化后续监管。做到一次监管完成多项检验检疫任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李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