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品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树立“中国质量”新形象

2017-05-15 16:21:44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胡玉迎

 

千年前的盛世大唐,满载丝绸的商队离开长安,一路向西,走出了一条让后世为之惊叹的丝绸之路,繁荣了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

时针指向千年之后的古城西安,一列名为“长安号”的中亚班列再次将中国与邻邦相连,也成为了新丝绸之路的先锋。自开通以来,这趟中亚班列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制造”运出国门,将小麦、食用油等友邦产品运回中国市场。

这样的经贸往来,无疑是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缩影。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也就此拉开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序幕。

从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张骞首次开拓丝绸之路,开启“凿空之旅”;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谱写出国际合作的新篇章。“一带一路”倡议的是世界的机遇,也是中国企业的机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的3年多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升温,成为海外投资的新亮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初,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大批高品质的“中国制造”产品和中国品牌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了“中国质量”的新形象。

精品工程立起“中国质量”

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是中国在海外的唯一一个关于中共党史的常设展览馆,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建筑面积1741.2平方米,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对结构进行加固、室内和室外墙面的粉刷、加盖屋顶、室内精装修、安装机电等。2014年11月,中国建筑接到了修复它的任务,1个月后把修复施工的具体任务交给了中建总公司海外事业部、中建一局实施。按照工程甲方要求,中建一局要把这座建筑复原成180多年前的样子。

这样的工程至少要2到3年或更长的时间,而合同规定的工期只有1年,还包括不适合施工的5个月寒冬,算下来只有6个多月。而这座建筑是俄罗斯古典弧形建筑,木质圆形穹顶和华丽复杂的石膏雕花只能采用传统工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手工打造。

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荣获中国政府质量最高奖——中国质量奖的企业,中建一局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并创新,解读为“三重境界”。当这样的中国工匠精神遇上这样的俄罗斯古建,当高品质标准遇上这样的短工期,将会发生什么?

“当高标准遇上短工期,工匠精神是‘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的专业能力’——第一重境界;当甲方遇上乙方,工匠精神是‘满足客户梦想之需求’的服务能力——第二重境界,不分甲方乙方,唯有中方;当远离祖国遇上巨大压力,工匠精神是用品格来建造建筑,是价值观和央企责任——第三重境界。”中建一局董事长罗世威说。

据介绍,这座建筑原为俄罗斯贵族庄园主楼,始建于1827年,曾多次发生火灾,损毁严重,成为一片废墟。2015年9月,中建一局拿到设计图纸、获得施工许可时,工期只剩下不到1年时间,彼时俄罗斯已进入冬季,按属地管理要求需要停工5个多月。为了能按照计划时间竣工,中建一局采取了“逆作法”施工和给建筑“穿”上“保暖外衣”,不仅保证了室内砌筑、抹灰、古建补砖的施工质量,又节省了5个月工期,还成为莫斯科的“中国创造”被莫斯科电视台进行了专门报道。

最终,中建一局只用293天就完成了全部修复任务,比计划提前10天竣工,莫斯科市文物局局长阿列克谢·叶梅利亚诺夫说:“像这样复杂的修复工程,在2018年甚至2019年完成是符合常规的,感谢你们对工程顺利竣工所做的艰苦努力!”

“中建一局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运用先进的建筑BIM技术与俄罗斯传统手工工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质量奖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罗世威透露,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建一局有一大批建设工程,他们都将其按照精品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甚至在对质量最为挑剔的德国,获得了质量“免检”的待遇,树立了中国质量的新口碑。

“一带一路”的合作共建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的建设更是彰显了中国的质量水平。比如中国建筑承建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相关技术能力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超高层建筑项目中,中国建筑中标了印尼雅加达标志塔(东南亚第一高楼,638米),承建了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438米)、俄罗斯联邦大厦(420米,欧洲第一高楼)、肯尼亚内罗毕哈斯塔(非洲第一高楼,300米)、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265米,世界最高宣礼塔)等标志性建筑。

目前,“中亚第一长隧道”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第一单项目印尼雅万高铁、中国企业迄今中标的最大国际桥梁工程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工程等,不仅创造了“一带一路”上的多个“第一”,也成为中国质量在“一带一路”上的形象“代言人”。

装备制造引领“中国品牌”

美观、耐用、舒适、富有当地风情的产品是投向“一带一路”的第一印象。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为巴西里约提供的电动车组和地铁车辆,光荣绽放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里约地铁公司多次致信中车,称赞中国地铁已经得到全世界奥运粉丝的认可,因此里约奥运地铁可称得上是一条“国际运输线”。为马其顿提供的动车组上线试跑时,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说,中国动车投入使用是载入史册的一刻,“大家看看我们在铁路上跑着的那些老火车,再跟投入使用的新动车比一比,一切都摆在那”。

中国中车为马来西亚设计的动车组,专门设置了女性车厢;为埃塞俄比亚设计的轻轨,从内装到外貌,都有着浓郁的非洲特色;为巴西设计的地铁,车头就是一个奔跑的足球,跟足球王国巴西很是般配;为阿根廷提供的地铁,外观黄灰相间,车内黄绿装饰,尽显潘帕斯草原风情。

“认真做好每一件产品,以卓越过硬的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以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肯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中车着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说起中国中车在“一带一路”上的表现,中国中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化龙有说不完的话题。

目前,“中车制造”已经遍及全球6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都运行着中车的产品。近年来,连续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费城,英国伦敦等地获得订单,并在波士顿、芝加哥建立了制造基地。积极参与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项目建设,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做出先导性贡献。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中车境外资产、境外员工数量都发生显著变化。截至2017年4月,中国中车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发中心(含筹建)。这75家境外子公司中,有50家诞生在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中国中车不仅提供优质的产品,深度融入各国民众生活,还持续推进以“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为特色的“五本”模式,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等国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就地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链的完善,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水平。不仅要具备为“一带一路”建设量身定做各类轨道交通装备的能力,还要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适应国际联运和互联互通。比如,中国中车正研发以时速400公里可变轨动车组为代表的可变轨机车车辆,方便跨境联运,降低换轨成本。

“站在‘一带一路’的风口之上,中国中车提出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目标,做到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为开创‘一带一路’建设新境界贡献力量。”刘化龙说。

如果说中国中车的产品代表了装备制造的高端品牌形象的话,那么小米在“一带一路”上的布局,无疑是中国消费品品牌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年5月9日,小米公司在墨西哥城召开发布会,宣布将联合合作伙伴在墨西哥开售红米4X和红米Note4。在此之前,小米公司已经在莫斯科、胡志明市等地召开发布会,宣布在当地销售小米产品,每次都吸引了无数国外“米粉”参加活动。

“米粉”是对小米公司产品忠实拥趸的网络热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使用小米产品,成为“米粉”。小米公司在海外的推广与销售离不开米粉的支持和热爱。在小米墨西哥发布会上,小米公司推出了为米粉准备的线上平台——小米拉美社区。小米墨西哥Facebook(脸书)页面也是由当地“米粉”自发创立的,目前有15000余名成员。

据悉,小米公司从2014年起就开始了国际化布局,从第一次海外产品销售到第一场海外产品发布会,从第一次海外合作建厂到第一家海外零售店,小米公司在逐步探索和积极创新,寻求更好地为海外米粉及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方式。

2017年2月,小米在雅加达宣布和当地3家合作伙伴共同开启印度尼西亚本地生产。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谢锋参加了发布会并表示,小米在印尼开拓进取的两年多正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快速、蓬勃发展时期。小米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印尼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4的大品牌。这是印尼市场、印尼老百姓对小米手机质量和服务的认可,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认可。

小米董事长雷军认为,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并在“一带一路”提出后的时间里尝到了甜头。“过去3年,小米的产品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小米手机销售的过程中,我觉得‘一带一路’其实离每个企业都非常近。”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类似中国中车、小米这样的“中国制造”的各类产品在“一带一路”上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也在不断树立“中国品牌”的新形象。

“出海”之路唱响“中国标准”

2016年10月5日,亚吉铁路建成通车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亚吉铁路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最长距离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

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更成为中国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新方向,这就是由传统的产品、品牌走出去转变为标准走出去。“标准是国际经贸合作投资的通用语言,在国际投资贸易当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也是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关国际组织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标准和产品的合格评定直接影响着全球80%的投资和贸易,投资贸易壁垒往往也体现在技术标准上。”身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对于标准走出去深有感触和体会。

“我们深深地感到,国家电网公司是‘一带一路’的实施主体,也是行业的领先者,必须要在标准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目标。”据他介绍,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在国际标准上重点抓了3件事:一是使中国的标准与有关国家实现互认。二是力争把我们基于先进技术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提升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现在我国在电工领域,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了80%左右。三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中国标准更多地向国际标准转化。

据悉,标准走出去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包括提升了海外电网投资和运营水平,比如用国家电网公司的标准提高巴西电网控制保护技术水平,把管理的巴西电网的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从75%提升到90%以上,国网巴西电力公司两次被评为“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还促进了电网互联互通和中国装备走出去,比如他们建设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水电站500千伏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统一建设、统一标准,改变了过去几百公里的线路由不同施工方分段建设的做法,工程建成之后,质量、环保等都得到世界银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非洲最先进的输变电工程;也加快了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国家电网公司这几年在国际上做的标准已经达到了39项,这些标准都与新兴产业有关,对于全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无独有偶。我国通信领域的重大标准——4G(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同样在“一带一路”上大放异彩。“在全球4G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主导推动的TD-LTE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电联确定的全球4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尚冰透露,在推动TD-LTE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移动一方面在国内大力推进TD-LTE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TD-LTE在全球的部署应用,尤其是积极推动TD-LTE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利用ITU世界电信展、APEC会议、东盟会议等各种契机,组织开展TD-LTE技术产业展示和路演,宣传TD-LTE技术优势和运营经验。同时也在和沿线国家的政府通信管理部门和相关运营企业加强一对一沟通,并积极为中小企业运营商提供技术和网络部署经验支撑,降低网络成本。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有21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39张TD-LTE商用网络。“TD-LTE技术在全球的商用部署,不仅提升了当地移动通信服务和信息化水平,也有效地拉动了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信息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尚冰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TD-LTE标准的“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大。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企业将来可借助这一国际合作的有益平台,放眼全球,从产品、品牌、标准多层次铺开“出海”新画卷,展示中国质量新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