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日”号脉中国品牌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侧记
5月的京城,已是夏意盎然。
国家发改委的南楼306会议室,同样也是热闹非凡。在5月10日——“中国品牌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自政府的管理者、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的精英和行业组织、媒体的代表们齐聚这里,参加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资委、食药总局9部门共同组织的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
他们围绕今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既有企业打造品牌的经验做法,也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有行业发展的探索思考,只为共同“号脉”中国品牌并开出相应的“处方”,共商中国品牌发展大计,共谋中国品牌建设之路。
“中国品牌日”恰逢其时
抢购日本马桶盖、抢购欧美奶粉……近些年备受关注的中国消费者海外扫货现象,成为不少专家研讨会上发言时频频提及的现状,在他们看来,这其实是我国品牌发展落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里,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产品的数量和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总体表现为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和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造成了“劣质、低价”的中国品牌形象,严重制约了中国品牌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积极开展品牌研究,并向国务院提出了设立“中国品牌日”的建议和请示,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从今年起,每年的5月10日将成为一个属于中国品牌的专属节日——“中国品牌日”。
“3年前,也就是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3年后的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在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品牌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日’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品牌未来必将以更加自信的方式引领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卢小宾说。
“首个‘中国品牌日’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蓝烨对首个“中国品牌日”的体会,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赞同。“国务院设立‘中国品牌日’,彰显了品牌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全社会对中国品牌的热切期望。以‘中国品牌日’为契机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的自主品牌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定位‘中国品牌’,凝练‘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好‘中国品牌’的形象。”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任周宏宁说道。
中国品牌需合力共建
研讨会上,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颖、中国中车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李敏、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品牌处副处长郑楠和蓝烨,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创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方面的经验做法。无论是老字号全聚德、电商翘楚京东,还是中国中车、国家电网,从他们的品牌创建之路来看,打造一个知名的中国品牌绝非易事,需要企业进行综合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尚且如此,打造中国品牌的国家品牌更不用说了。正如卢小宾所言,品牌是质量、创新、诚信、营销、文化、人才和环境的综合反映,是供给结构升级的方向。打造中国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在品牌要素上下功夫,还要在品牌创建上形成合力。
质量、标准成为与会人士提及品牌建设时的高频词,也是影响中国品牌发展建设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品牌的生命在于品质,品质是一个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邢颖说。“品质是品牌的土壤,品牌是品质的彰显。‘提品质’与‘创品牌’对中国的制造与流通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蓝烨说道。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从农业品牌的建设现状、面临挑战方面进行分析,对农业品牌发展的建议中特别强调了标准和质量。“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只有企业品牌的发展,才能促进区域公用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发展。企业品牌建设包括加强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提高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等。”她建议政府做好农业品牌建设的保障工作,通过培育品牌创建主体、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夯实农业品牌培育基础。
品牌创建离不开企业、政府、行业以及消费者,与社会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自然也需要全社会合力共推。“诚信是品牌建设的根本、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品牌成长的源泉、推广是品牌提升的手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打造中国品牌要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汪泽说。(记者 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