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这给检验检疫部门构建良好口岸通关环境,促进外贸稳增长提出新要求。山东威海检验检疫局转变思路,力行改革,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努力把威海口岸建成“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口岸。
回应企业期盼
企业有所求,必须有所应。这是威海局一贯工作理念。今年春节刚过,威海局部署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局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摸实情、听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回应企业关切。该局出台《打造“三最”口岸工作措施》,从22个方面实施流程再造,推动监管前推后移,最大限度提升便利化水平。
为满足进境水生动物“快验快放”要求,威海局采取“提前审单、货到查验、合格放行”即验即放模式,提前与企业确认进口货物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提前安排查验人员到现场等待货物入场。
针对企业等待检测报告时间长问题,威海局改革实验室内部记录流转方式,探索电子原始数据存储模式,并对企业委托检测签发电子报告或快递邮寄报告,使检测周期缩短10%以上。
在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威海局创新查验模式,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开放式、无障碍通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入境船舶实施不同监管模式和监管频次,快速放行;对出入境航空器实施电讯检疫,简化随附单证,提升了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通关速度。
鉴于威海港散装货物泊位和堆场紧张,威海局对装载入境大宗货物船舶,实行“船等泊位人等船”零延时衔接,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推行集装箱装矿产品直通放行模式,口岸只做放射性检测,货物品质在目的地检验,企业平均每个集装箱能节约500元,预计全年可为企业节省100万元。
此外,建立全局统一的快速核放作业文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探索差异化审单机制……这些有的放矢的创新举措,深受企业欢迎。
释放改革红利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外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困境。如何发挥优势,为企业发展加薪添力?威海局“放管”结合,为企业“松绑”,做到少管管好。
针对进口食品化妆品持续增长情况,实施标签预审核,缩短通关时间,吸引了众多进口商将目光转移至威海。目前,5个国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将威海口岸作为其在中国的唯一进口口岸。此外,威海局还研究实施进口短货架期食品“边检边放”模式和进口橄榄油“空检海放”模式,流程时长压缩20%;探索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试点“国外预检验+追溯平台”新模式,使企业节省了通关成本。
针对出口食品农产品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以管为主,以检为辅”方式,对中低风险产品实施即报即放,对高风险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增强监管针对性;对已分类企业出口的木制品、木家具实施即报即放;对一二类企业出口双边协议国家装运前检验产品,凭企业自检结果和第三方监装记录换发装运前检验证书,不再实施检验。
近年来,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威海局深化“一对一”帮扶机制,完善“一厂一品一案”差异化管理,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并根据企业质控能力、国外通报情况、产品风险确定监管方案和抽检频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对接发展需求
威海毗邻日、韩两国,对外贸易频繁。威海局找准职能与地方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16年先后7次获得市主要领导肯定。
支持威海口岸扩大开放、拓展功能,指导张家埠新港检验检疫设施建设并顺利对外开放;指导空港口岸获得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质;协助威海港获得进口肉类、进境活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质,增强口岸竞争力。目前威海口岸食用水生动物进出口量均占山东口岸一半以上。
指导威海市创建国家级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目前,威海企业自贸区优惠政策利用率超过40%,韩方配额产品鲜活章鱼威海占有量达全国80%、安康鱼占有量达全国60%。同时,启动“原产地签证服务县县通”工程,推进公益性原产地证书代办机构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自贸协定实施。
推动威海建设“服务贸易创兴发展试点城市”,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探索推动出口消费品领域“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向政府建言献策,市政府专门出台扶持政策。
指导企业有效应对技术壁垒,推进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组建优势出口产品标准法规研究组,安排专人关注并采集境外官方网站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更新信息,为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2月6日,威海市副市长刘广华听取威海局工作汇报后表示:“希望威海局再接再厉,更好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威海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记者 周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