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质检系统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综述

2016-12-30 14:39:12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胡玉迎

 

以互联网思维引领质检事业发展

——2016年质检系统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综述

“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资源,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尖兵利器,质检部门凭数据说话,数据的整合利用非常关键。”在2016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当前,必须大力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共享质检大数据资源,搭建质检大数据平台,加强质检大数据开发利用,让质检技术和数据资源跑上“信息高速路”。

2016年以来,全国质检系统围绕“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合理设定质检信息化总体目标,搭建质检云计算平台,整合与共享质检信息资源,促进质检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有效促进质检事业改革与发展、建设“质量强国”发挥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

顶层设计绘蓝图

193篇相关论文、112份思路建议、75份调查问卷,总局网信办牵头完成了《质检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质检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描绘了未来质检信息化发展的新蓝图。

中央第四巡视组在对质检总局巡视整改工作反馈意见时,专门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信息化的规章制度。遵照巡视组“从源头上杜绝分头开发建设,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促进现有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集中统一和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的要求,质检总局专门组织制定了《质检总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质检云平台服务管理办法》和《质检信息资源管理办法》3个管理办法,通过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引导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促进质检总局信息系统建设的集中统一和互联互通。

“十二五”国家信息化工程中,质检总局承担了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以及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一期)等重要工作,为确保相关项目的有序推进,落实到位,质检总局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已有部分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资金,其余项目也已上报审批并有望于近期获批。

在各业务司局的配合下,“智慧口岸”和“智慧质检”等应用工程有序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应用平台”“互联网+进出口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等应用工程需求报告编制相继完成,配合国家发改委开展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也正稳步进行。

主干系统展画卷

4月28日,京津冀地区3个直属局完成试点上线;

8月15日,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以及江苏、福建、厦门局7个直属局完成试点上线;

9月14日,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直属局完成试点上线;

10月14日,长江经济带10个直属局完成试点上线;

10月28日,泛珠三角区域5个直属局完成试点上线。

6个月零8天,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分期分批完成了在全国35个直属局、868个分支机构的全面试点上线工作。

整合18个业务系统,对接39个专项系统,建成业务覆盖全面、应用集中统一、数据标准规范的信息化运作平台,主干系统在扩增口岸卫生检疫以及风险管理、监督管理、注册备案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有机衔接;2.8万多条全新CIQ代码,上万条业务规则,辅之以97个业务规范,27个技术规范,以CIQ代码、审单抽批规则、现场查验与监控表单为核心的全国集中管理规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监管指令全覆盖;电子服务、电子业务、身份认证3个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实现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内外交换,为“三互”大通关建设奠定基础;此外,服务新旧系统平稳过渡的“中间池”程序开发,以及“双活”数据中心环境运维、软件应用运维、主干系统运维、三大平台运维、基础数据及规则体系运维等五大运维体系的建立,为主干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业务大集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彻底改变过去的分散式部署方式,连通“信息孤岛”,实现全国检验检疫监管的指令统一、执行标准统一、实施时间统一、执法尺度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主干系统率先在国家部委中建成使用“双活”数据中心,实现网络、存储、数据库、应用的“双活”,改变以往层层统计上报,数据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通过实时采集检验检疫业务、产品检测、货物流向、疫病疫情、企业监管、风险预警等信息,为数据分析、质检决策、风险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

大数据建设打基础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数据迅猛增长,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质检系统多年来在国门安全、疫病疫情、进出口商品、品牌建设、认证认可、质量能力提升等方面拥有海量数据,并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为加速整合转化、有效利用,一年来,各相关司局狠抓落实、成效显著。

目前,《质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日趋完善。为确保在总局层面尽快建立业务数据全目录,实现统一管理,总局“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信息资源目录报送模板,开发质检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目录的动态管理。在搭建数据接收平台(临时)实验环境,接收总局机关司局、两委和直属单位上报数据的同时,各单位正不断加强对收集数据的分析整理,上报数据资源的应用质量。

为深化质检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认监委、标准委、计量司、特设局、科技司等部门,提出多个运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有效监管、便利服务的方案,开展了电商产品质量诚信追溯标准体系研究及《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可追溯通用规范》等4项关键标准草案的制定。目前,《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已完成审查进入报批材料整理阶段,《追溯二维码》国家标准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基于商品条码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应用研究,商品条码在计量器具生产、销售、使用、修理全过程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等专项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

承载着质检系统的光荣与梦想,“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的持续深入,必将为质检信息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张 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