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认证标志及首批认证证书向社会发布
四部委在沪联合举办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
11月2日,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International Robot Testing & Certification Summit)在上海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向社会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标志,同时颁发了首批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实施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中国机器人”认证将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标志,助力我国机器人质量控制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助推机器人产业进步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标准检测认证,助力产业发展”,目的是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国家政策,推进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机器人产业及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承办。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工业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金书波、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薄昱民出席论坛并致辞。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机器人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制造业和智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端制造行业。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导致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规范发展和提质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共同推动建立我国的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制度,依托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推动产品质量对标提升,引导市场方采信获得认证产品,助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据了解,目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已先后成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检测认证范围覆盖机器人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国家相关部门还将制定鼓励企业开展认证和引导市场采信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强对相关检测认证行为的监督管理,以保证检测认证结果的公信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创新的重大成果,在推动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着力推进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营造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表示,建立机器人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是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重要举措。质检总局、认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机器人产业的质量技术基础作用,努力提升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工信部党组成员金书波介绍,目前我国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八百多家,企业管理和规范程度良莠不齐,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组装和代加工水平,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国内机器人企业制造高端产品能力弱,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均依赖国外进口。同时他强调机器人行业急需标准的规范、检测手段的支撑以及认证方式的引导。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表示,上海的转型升级发展离不开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为了贯彻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通过建立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科技资源;培育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塑造“上海品质”、推进品牌建设等多举措推进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是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吸引了600余位来自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制造商、标准检测认证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的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