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ISO大会贺信精神
基于第39届ISO大会“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信中,特别强调了标准国际化问题。他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既凸显了标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经贸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做好标准国际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知道,标准通过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大幅降低生产和交易的成本,成为经济贸易活动和产业合作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规则。今天,以标准统一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国际间通过标准建立合作关系、统一市场规则之外,更多还是要进行标准竞争。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谁把住了标准,往往就把住了产业,把住了市场竞争主动权。各国都高度重视标准主导权,发达国家积极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主导和影响产业及技术发展。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都把标准化作为支撑战略的重要手段。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深刻揭示了标准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作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一员,在标准竞争方面自然不能落后。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加大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技术标准等方面交流合作与互认的工作力度。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都明确要求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积极倡议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而《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则提出中国将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专项规划,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国标准国际化,已经成为摆在全国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标准国际化的步伐,不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要深化标准化国际和区域合作交流,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比如,持续增进多、双边标准化务实合作交流,推动建立标准化合作新机制,扩大我国参与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向高端迈进,努力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承办这次ISO大会,就起到了向世界阐述中国标准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推介中国企业的创新成果和标准化实践经验,扩大中国影响力,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打铁还得自身硬”,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必须要夯实中国标准化国际工作基础,主动适应和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要加强标准化人才建设,制定实施培训规划,加快培养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国际标准专家队伍。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完善规则程序,畅通参与渠道,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对国际、区域以及发达国家标准化机制、政策和重要标准制定的研究,继续推进国际标准技术对口单位和区域(国外)标准研究中心建设。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搭建中国与世界联通的桥梁,服务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就可以使中国标准更加开放地融入世界,更加稳健地迈向高端,为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和全球贸易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