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检验检疫局以创新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2016-07-14 15:37:07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胡玉迎

 

在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对政府部门行政和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紧跟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行政和执法能力,是“十三五”时期摆在宁波检验检疫局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该局大胆创新,寻求突破,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与检验检疫业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口岸监管效能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关提速——移动平台“不掉线”

“您申报的预计2016-1-19 11:00:00入境靠泊船舶‘甘内特’(INO:9441300),其检疫方式为:电讯,需实施卫生监督,请做好准备。”申报还不到10分钟,宁波新盟国际船务有限公司小王的手机上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检验检疫部门用了新系统,我们企业可是见了实惠。”小王指着手机上的短信消息兴奋地说。

小王所说的新系统,就是宁波局自行开发的移动信息指挥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宁波局把检验检疫流程的每个节点信息实时进行交互,第一时间将检验检疫指令、变更情况、结果放行等关键节点信息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至有关各方,提高了服务质量。目前,宁波局移动办公、移动后勤,北仑、鄞州、慈溪、大榭等分支机构的移动办公应用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交通工具检疫、空箱检疫、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移动应用系统已完成开发。移动应用平台目前已注册578台移动终端设备,导入开通1070个用户信息。移动应用平台提供移动办公、移动后勤等方面共17项移动应用功能,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公文处理、信息查阅、申请审批等在线办公以及点餐、派车等后勤服务,体验移动化工作场景。

移动业务应用的开发应用,打通了检验检疫受理、查验、放行环节的瓶颈,实现了进出口物流信息全程贯通。现场查验时单证信息的即时调阅,现场查验结果的及时回传,缩短了检验检疫签证放行周期,提高货物流转速度,降低企业仓储成本,给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移动受理放行让企业享受到24小时全天候受理放行的便利,加快口岸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口岸物流成本。

优化流程——监管平台“不断链”

汽车进口总量和通关速度一直是一个汽车口岸大批量汽车通关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整车进口数量日益攀升,这对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宁波局联合宁波电子口岸,共同开发了物流监管服务平台。新的平台实现了进口汽车转场的网上无纸化审批和电子放行,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转场放行业务。笔者现场询问了前来办理业务的宁波效合报关有限公司报检员戈扬,他笑着说:“自从物流监管平台启用以来,单单一批汽车,就可以为我们企业节省办公、交通、滞箱等费用近千元。”

2015年宁波局建设完成了口岸物流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并向全局推广应用。该平台通过深度整合口岸业务系统,对接宁波港EDI和宁波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口岸检验检疫业务,强化港区、监管场库与检验检疫数据的互联互通,掌控码头卸船、卫生处理、放射性监控、港区放行、进入场库、场库放行等关键控制点,做到港区闸口、场库闸口的电子指令放行,形成口岸物流信息链,打造信息全面掌控和全过程监管的“四个实现”。

据悉,该平台覆盖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监管对象,建立从码头港区到监管场库的全程监管体系,整合了口岸物流信息,形成了完整的物流通关链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出入境集装箱、货物业务流程,提升出入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监管效率。

科学管理——数据平台“服务优”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我们要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构建公共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真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这是检验检疫优化服务的关键一步,更是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宁波局信息化处副处长毛可辰如是说。

他们说到做到。宁波局在2014年初开发应用智慧数据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功整合了该局主要的业务系统数据,覆盖了检验、检疫和检测,口岸和产地,出入境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和人员等几乎全部检验检疫业务。

“大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数据本身,关键在于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实现开发利用,有输入,更有输出,否则就只是“僵尸数据”。宁波局通过利用大数据,从互联网等海量信息源中检索检验检疫相关数据,经筛选、组合等处理后按标准格式进行集中存储、分类、展现和分析,并以可视化形式将其应用于检验检疫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为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突破自身局限,对实时掌握的热点信息进行主动分析和研判,实现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在科学决策、资源配置、安全防控、质量提升等方面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用“证据”说话,用电脑分析代替人脑记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既缓解了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和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又帮助了企业规避出口风险,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实现企业的“减负增效”,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和贸易便利化。

创新模式——无纸平台“效率高”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随着近年来港口建设的加快和业务量的激增,巨大的港口吞吐量和快速的物流运作模式对检验检疫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缓解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实现既能“管得住”又能“放得快”的双赢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传统检验检疫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宁波局听取企业意见,积极改革创新,经过深入调研及充分讨论,提出了“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的构想,并决定率先实现“报检无纸化”。2015年7月,无纸化报检系统上线,宁波局全面实施无纸化报检工作,有效解决了企业带着大量纸质单证来回奔波报检的弊端,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在全面实施“报检无纸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通关速度,节省企业查验环节所需费用,有效解决单证安全、查验效率等问题,宁波局继续探索实施“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的后一环节——“查验无纸化”。通过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宁波局提出了探索“查验无纸化”的可行性思路,即利用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信息化手段,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无线终端代替传统纸质单证来进行查验,使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代替纸质单证传递,实现无纸化查验和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目标。

2016年4月,经过多次的设计、研发、调试和修改,移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正式运行,内含出入境交通工具检疫、进境木质包装/集装箱检疫、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等几大口岸业务模块,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至此,宁波局“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的构想基本实现。

传统的作业模式存在着现场纸质查验、办公室登记放行,存在查验效率低、通关速度慢、企业成本高等问题。实施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以后,口岸一线的检验检疫作业模式得到了彻底改变。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的实施,实现了报检数据化、流转信息化、审单自动化、派单智能化、执法移动化、记录格式化、档案电子化、放行无纸化,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所有检验检疫业务,企业不必再往返检验检疫现场“跑单”,省去了等待人工审单、分转单、结果登记、计费、放行的时间。据统计,平均每批次可节省4小时至5小时作业处理时间,节约耗材、人工、往返交通、物流仓储费约50元至100元。在验放速度大幅提高、企业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通关速度,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实时防控——应急平台“筑天网”

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新发和复发的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再加上现代海运物流的高度发达,人员流动频繁,各类传染病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快速传播风险依然很大,因而海港口岸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为此,宁波局依托“海港应急指挥中心”,着力打造口岸传染病防控新体系。

借助手机、单兵装备和视频监控三大手段,通过指挥中心、检疫一线和远程专家三位一体的影音、图片和文字的实时信息交互,以移动视频会议的形式实现指挥决策层和技术专家的多点决策、统一部署。当检疫人员在一线遭遇突发事件时,可请求指挥中心召开视频会议,指挥中心打开应急指挥系统的视频指挥平台,召开会议,并将一线检疫人员的移动视频端接入会议。通过大屏幕看到一线检疫人员传输回来的实时影音信息。同样,指挥中心的影音信息也可以实时传输给一线检疫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系统内外的专家加入视频会议,这样三位一体的信息共享就实现了,在这个基础上,技术支持、指挥决策就可以实时发挥作用。

另外,宁波局整合日常检疫应用业务系统,纳入交通工具检疫监管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四大功能,这四个系统通常简称为“4S”系统。交通工具检疫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入出境等国际航行船舶、飞机及其人员从申报到受理,再到实施检疫以及后续处置的全程电子化监管。移动办公系统是指在手机终端上内置QS、AIS等系统信息,检疫人员可在检疫现场实现移动办公。

AIS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对所有船舶进行跟踪和定位。实时掌握船舶靠离港、检疫监管办理、在港监管等一手数据。AIS系统实现的是对船舶的跟踪和定位,在此基础上,借助高清摄像头,我们对船舶的在港情况、集装箱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目前,我们在港区吞吐量最大的三期和四期码头一共设置了16个摄像头,覆盖了码头前沿、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卡口、卫生处理通道和放射性检测通道等各个检疫管控点。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海港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初具雏形,应急处置功能日益完善开始发挥其功效,在发现和救助患病、外伤、死亡的出入境船员、处置口岸船员H1N1流感局部爆发、肺结核、水痘、HIV疫情以及船舶放射性超标等突发传染病、核生化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港口岸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控制有效的处置防线,有力保障了宁波口岸的卫生安全。(晁海佳 虞 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