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记者从湖北省质监局举行的检验检测认证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总投资1.79亿元的国家节能建筑材料质检中心(湖北),经过5年的建设,已建成实验室4.2万多平方米,配备包括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400余台(套)。该中心先后承担了8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主持和参与11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5项,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节能建材实验室之一。
国家节能建筑材料质检中心只是湖北省质监系统近年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国家质检中心历来被誉为质监部门的“金字招牌”。“十二五”以来,湖北质监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一红一绿”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67个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布局,投入近20亿元重点规划建设了26个国家质检中心和51个省级质检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县区级检测机构为延伸补充的检测技术服务网络。服务、监管保障能力基本覆盖了该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品类别和主要产业集群。
然而,在质检中心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短板”,如重视扛牌子、轻视强能力,人才匮乏、高精尖设备少、科研能力弱等等。进入“十三五”以来,湖北积极响应国家质量强国的号召,将质量兴省战略提升为质量强省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新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对生产性高技术服务的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让“金字招牌”实至名归,为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的要求,湖北省质监局结合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四大板块”,优化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持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提升质检中心能力,要从技术实力和科研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软’‘硬’两方面着手,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兴於说,一流的实验室和技术装备是体现国家质检中心技术实力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该局严格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要求督促各个国家质检中心开展实验室建设,配置最先进设备。至目前,已开工建设了近百个检验检测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为国家质检中心新建的检测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进口各类先进设备近万台。总投资1亿多元的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在实验室环境、消防、抗震等方面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设计,对实验室全部实现视频监控。第一期新建检测实验室及科技综合楼1.78万平方米,购置按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主要关键设备,配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精尖检测设备595台(套),具备富硒食品、含硒矿石、土壤、农田灌溉用水等六大类1519项产品、218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可年检富硒产品1万多个批次。
人才队伍和科研能力是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的关键。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湖北质监逐渐将建设的重点转向补齐质检中心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等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的“短板”,着重开展了两项创新工作。
一是在全省系统开展了“以检测技术带头人命名实验室”活动。通过选拔、培养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检测技术带头人,并以检测技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全省系统以检测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检测、研发团队。目前,该省质监系统已有12家以检测技术带头人命名的实验室。
二是开展检测技术机构能力验证活动。针对系统内检测人员专业性不强,或在仪器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能力不够,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择一至两个产品或参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检测技术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并要求当年度能力验证获得不满意结果的检测技术机构,必须派员到相关国家质检中心接受设备操作岗位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国家质检中心为主的人才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底,全省检测机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759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70.9%,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4075人,同比增加39.9%。
“我们将以数量更多、能力更强、服务更优为目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贴合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国家级质检中心总数达到50个,在国家级标准验证中心和认证技术机构方面实现零的突破。”王兴於表示。(吴红涛 刘继东 记者张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