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体标准工作驶上快车道

2015-11-06 14:51:31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胡玉迎

 

在不久前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该协会秘书长高建中在题为《发展团体标准的探索与思考》的演讲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我国团体标准的由来和发展,并分享了关于团体标准的思考,成为今年世界标准日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

 

标准化工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基础,应与经济体制衔接配套,遵循市场经济的思维、逻辑、规律与分工,标准化活动的资源配置和标准供给应体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只有企业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具有市场体制的多重内涵,但其并不对外发布供企业以外的市场使用,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市场标准明显缺位。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

 

高建中说,社会团体协调市场主体制定发布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经济国家行之有效的普遍做法。各国数量众多的社会化专业标准组织制定了大量的自愿性团体标准,供给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使用。政府一般尽可能采用社会团体制定的标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采用,才会制定政府专用标准。从市场本身思维和国际市场化经验看,市场主体中主要是数量庞大的企业、消费者,也包括协会、商会、联盟等社会团体,他们身处市场当中,更了解市场需求和问题,具有直接的实际经验,最能识别与选择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社会团体因其代表性、广泛性、专业性,具有组织力和协调力,无疑成为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主体,成为市场标准化的最主要主体。

 

因此,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作为市场标准的团体标准在新型标准体系中位置重要,不可或缺。

 

据悉,协会标准、联盟标准等团体标准在我国已经存在并自发探索了一段时间。中国标准化协会从2001年开始制定协会标准,迄今已经制定发布130多项,其特点一是代表国内先进产品技术水平,使用者是专业领域中产品质量领先的龙头企业,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二是快速反映企业和市场需要,根据企业或产品推广的实际,快速形成标准,及时向市场、社会公布;三是无技术标准依据的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补充手段,提升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依据水平的有效途径;四是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依照国际标准制定的准则进行编制,并以中英文公开发布;五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进步。《汽车用儿童约束系统》《保健功能纺织品》《拆装式活动房屋》《家用保鲜电冰箱》以及《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系列标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技术效益。2014年,中国标准化协会牵头承担了社会团体标准研制试点项目,对涉及团体标准工作的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公开机制和服务机制等开展了积极探索。

 

高建中认为,推动和促进团体标准健康有序发展,还需加强几方面工作。一是树立市场引领标准化改革与发展新的理念。市场最能反应标准化的需求,是标准化工作改革更是团体标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市场也是检验团体标准实施效果和实施效益的试金石。二是政府应通过各种法律和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团体标准发展。三是团体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相关工作应注重与政府工作及其他团体协调衔接,主动服务于大的方针和战略,同时在团体标准发展之初就应考虑构建基于市场的团体标准协调机制。四是团体标准工作要注重创新标准制定方法和形式,满足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支撑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的需要,符合自愿性标准的性质,除标准外,暂行标准或非正式标准、技术报告、可公开提供的规范、技术协议等都应该是可以考虑的成果。五是团体标准工作应充分激发利用现有标准化资源,应站在合力建设、充分利用、最大发挥国家标准化资源基点上考虑,充分激发和利用现有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质量检测机构、标准科研机构等标准化工作资源。(记者 徐 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