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深圳,两座城市相距大约3100公里。距离虽远,可两地企业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互通有无。
今年4月,吉林省100余名企业家满怀兴奋之情,搭上了去往深圳的航班。为了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给他们加油,吉林省已经连续3年在深圳市组织百名董事长(总经理)能力提升培训。
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只有提升企业家们的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新一轮振兴发展,吉林省质监局主动出击,创新模式,服务地方企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来培训之前,我还在为公司的一些事情挠头,通过和专家、当地企业家的交流,让我豁然开朗了。”经历了10天培训之后的吉林省鑫源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则云说。这次培训,让他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也学到了经验。他表示,回去以后将尽快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去,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质量强省”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底该省共有名牌产品591个,今年预计评审130个;2014年吉林省质量奖34个,今年预计评审10个左右。集安市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等12个区域(园区)被评为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四平市等9个城市被评为吉林省质量强市(县)示范城市。
此外,吉林省还开展了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重点提升企业首席质量官管理能力。截至去年,该省已有302户企业的302人获得了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60%以上的吉林省质量奖企业和吉林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聘任了首席质量官。
面对新一轮振兴发展,吉林省质监局打破固有模式,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
走进吉林省政务大厅,在质监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在陆续为申请人办理各类审批手续。“现在质监审批透明度高、节奏快,特别是注重审批前的服务,使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少走了不少弯路。”一位正在咨询项目审批的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吉林省质监局明确行政审批办作为该局对外实施行政许可的唯一主体,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将原来分散在5个处室的11类审批事项全部归入省政务大厅集中办理,重新梳理了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提速30%以上,真正实现了“事项集中、环节减少、效率提升”。并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施重点项目“无差别审批”。
“由于项目投标,我们急需办理生产许可证。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审批办积极协调,帮我们企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吉林庆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拿到生产许可证,审批办在申请受理后的第二天就派出了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合格后又帮助企业联系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确保了公司顺利中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吉林省质监局审批办作为进驻省政务大厅的职能部门,担负着该局省级项目审批的咨询、办理工作。近年来,在该局党组的领导下,行政审批办的工作人员以其文明、规范、公正、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
当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是企业值得深思的。质监部门又该如何帮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利润呢?
吉林省质监局按照“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主动服务长吉图战略和民营经济发展,有序推进了标准化示范试点、主体培育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和东北亚标准研究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标准化种植,我们的大米产值、产量、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市场售价也一路飙升。”吉林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农户姜连武兴奋地说。
近年来,吉林省质监局围绕推进健康米、放心肉、粮食安全和人参产业振兴等工程,加强吉林特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吉林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研究,启动了鱼类养殖标准体系建设。全省共研制农业领域地方标准123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249个,形成县县有示范区的格局。人参栽培、绿色水稻等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家级示范区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延边大阳参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林下参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制定189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参种植标准体系,“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研机构+标准+农户+深加工”的产、供、销、研一体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可,现已形成林地面积1000多公顷,林下山参种植面积近400公顷,林下山参抚育基地10公顷,林下山参存货4000多万支,林下灵芝20多万株的综合林下经济实体。(赵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