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副省长招玉芳的见证下,广东检验检疫局、黄埔海关、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广东海事局及东莞市政府签署《落实“三互”要求合作备忘录》,并在东莞水运口岸率先实施四方“三互”通关模式。全国首次口岸管理部门四方参与的“三互”改革正式启动。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部署后,广东局稳扎稳打、全力推行,与海关广东分署签署《广东关检“三互”合作备忘录》。4月10日,全国首个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在东莞正式启动,并先后在南沙建立了关检“四互换、四互认、五互助”工作机制,在江门跨境电商领域施行关检“一机双屏双控”模式,在湛江机场试行关检“三同”旅检新机制等。
创新不停步,改革在路上。此次口岸管理部门四方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其合作的深度、参与的广度,标志着广东“三互”大通关模式改革已步入了新阶段。
合 作
“此次广东检验检疫、海关、边检、海事的合作,站位高、内容实。”朱小丹评价。
翻开合作备忘录,在加强各方协商合作方面,确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东莞市政府作为召集人,每季度召开一次,各方通报上一次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通报解读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的有关文件精神,通报近期执法工作的有关情况,研究解决各方在执法合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强化“三互”大通关协作机制方面,各方着力打造“一站式”进出境船舶申报平台,构建联合登临执法机制,形成更为高效的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全方位开展协作,加快推动东莞水运口岸全面实现“三互”大通关。
在共同推动改革创新方面,各方将以开展“三互”合作为契机,携手推进自贸区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单一窗口”建设等工作,共同提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监管模式和创新措施,并加强协调联动,及时互通互补,努力构建广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改 革
来自加拿大的“环球探索者”号是一条国际航线船舶,常停泊于东莞虎门港七八号泊位。
“今天起,我们将迎来全新的通关模式。”环球探索者号船代外勤组组长李凯说。
6月18日,东莞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启动。依托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对接检验检疫CIQ2000系统、海关H2010系统、公安边检梅沙系统、海事船舶业务管理系统等口岸执法管理系统,四部门通过建设船舶进出口岸管理模块、联合登临执法模块、进出口货物监管模块,在进出境船舶申报和进出口货物监管两方面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改革后,东莞口岸大通关将实现水陆一体化,通关更便捷、流程更科学、运转更高效、监管更严密的通关模式,服务东莞、辐射广东、引领全国。”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
嬗 变
水运口岸“三互”改革首先着力打造“一站式”进出境船舶申报平台。企业通过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船舶进出口岸管理模块,从过去依次向四个口岸管理部门纸质申报,改革为仅需一次性递交船舶航行、舱单数据、乘员资料等电子信息,即可自动完成向四个口岸管理部门依次申报。口岸管理部门通过船舶进出口岸管理系统及时获知船舶动态信息,进行提前布控,并将监管执法回执信息统一反馈申报人。通过一站式、一次性申报,企业提交的纸质单据由原来的140多张减少到60多张,同时减少了企业三分之二的数据录入量。
在船舶顺利靠岸后,高效、联动地对船舶实施登临检查,是本次“三互”改革的重要一环。检验检疫、海关、边检、海事口岸管理部门在对同一船舶检查时,通过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联合登临执法模块,按IMO号对碰登临执法信息,在约定时间段内联合开展登临执法,并通过联合登临执法模块共享监管信息,互认执法结果。通过改革,登临执法时间由过去的2小时至6小时,压减到1小时至4小时。
在货物查验放行环节,实施联合查验、联网放行,在信息互换的基础上,港区根据查验布控的对碰信息提前做好一次性移箱吊柜准备,各查验单位在约定时间内,在共同查验场地联合查验、联网放行,避免企业重复装卸货物。同时,做到提前申报、卡口分流。出口企业提前报关报检,关检提前进行审单和风险布控,出口货物承运车辆在关检双方指定的识别分流区进行布控分流,被布控的集装箱货物直接调往查验场所,避免集装箱进入码头后又因需查验再次被吊柜。
李凯的感受很直观:“通过联合查验、卡口分流,集装箱的平均查验时间缩短了60%以上。”(记者 陈 滟 通讯员 孙 红 潘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