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质监局积极推进质量共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开展质量状况分析,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将一家抓质量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团体操”。
该局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企业扶持服务力度,帮助30家企业的30种产品获得了山西省名牌产品(服务)称号,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大名牌的培育力度。每年制定名牌培育计划,对新增的重点企业提前介入,跟进服务,使阳泉市名牌产品(服务)增至30家,涉及煤炭、化工、冶金、机械、食品等诸多行业;二是加大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从2006年至2014年,每年对获得山西省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共计奖励830万元;三是加大名牌的宣传力度。2014年,阳泉市质监局在《阳泉日报》刊登了全市30家名牌产品企业,向社会进行质量安全承诺。2015年1月份,又推出了首部辑录了全市名牌产品企业、阳泉特色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风景名胜的宣传画册——《阳泉特色品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该局在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动、协会培训和社会宣传等措施,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制度。2013年以来,共引导6家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开质量信用报告,在阳泉市形成了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的良好氛围;试点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联合保险行业协会,试点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在全市建立和健全符合市场规则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制度。
2009年以来,该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把撰写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作为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完善了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依托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技术优势,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连续5年开展了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为地方政府了解产业质量信息,作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2010年,该局向市政府报送了《阳泉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09年)》,指出了影响全市质量进步和安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重点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2011年编制完成了《阳泉市装备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对管理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剖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2012年编写完成并向市政府报送了《阳泉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1年)》,对全市的质量管理现状及已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阐述;2013年编写完成并向市政府报送了《阳泉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剖析了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了全市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13条对策和建议。
为持续营造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该局广泛开展了群众性质量活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全民质量意识。2010年以来,该局启动了“质量提升”活动,确定将免费培训服务工作作为惠企惠民的具体措施之一,且率先开展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并组织中小学生进入实验室、生产车间实地参观、学习和体验质量管理、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知识,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质量现场教学活动。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命名的6家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完善设施设备,编写授课大纲,硬件和软件不断提高。此外,该局还开展了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省级优秀QC小组的评选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获得省级优秀QC小组239个。
新常态呼唤新思维,阳泉市质监局将切实担起质量牵头部门的责任,进一步发挥好质量引领、服务、保障3大作用,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搭上“质量快车”,驶向“质量时代”。( 翟 蕾 石 晶 本报记者 秦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