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一份“蔬菜农药残留规律”:韭菜、豇豆属“农残高危菜”?食用菌类比绿叶类蔬菜安全?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超市的蔬菜比农贸市场的更安全?若将此“规律”作买菜参考是否靠谱呢?
记者来到农贸市场,现场咨询了市场监测的工作人员,“按照经验,一年中蔬菜抽检农残超标比较高的应该是春秋两季,因为天气不冷不热,雨水又多,自然也容易生虫,这时打农药的次数要多些,也容易导致农残超标。”不过,农贸市场的赵师傅表示,韭菜一般虫子不爱吃不太会打农药,而且市场几乎没检出农残超标的。
韭菜和豇豆是“农残高危菜”?
“这会儿秋冬季节,本地豇豆已经落市了,市场上少量的豇豆来自外省,如福建等地,监测出来的情况挺好的;至于韭菜,感觉有点太冤枉了,一般虫子不太爱吃它,怎么会打农药呢。”赵师傅说,他在市场十年,几乎没遇到过韭菜检出农残超标的。
倒是芦笋一直是被列入黑名单的,“原先经常检出超标,市场统一没收销毁,于是商户们也不太愿意进芦笋了。”不过,萧山种植基地的农户也表示,现在科技种植果蔬,病虫害减少,农药也用得少了。
所谓的农残高危菜,还是与规范使用农药有关,农户按照相关农业部门的指导正确使用农药,一般农残都不会超标。
6月至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
按照“规律”来看,6月至8月属于高温高湿季节,动植物在这段时间最为活跃,病虫害高发。其间,农民为防治病虫害有可能会使用农药量增加,有可能造成浓度超标,从而可能导致残留量高合格率降低。而4月份前、9月以后,天气相对凉,虫害就少了,是相对安全的时期。
不过,赵师傅查阅记录数据,发现杭城到了真正高温季节,也挺安全的,“有时候天气太热,虫子也受不了,反倒春季雨水充沛,万物复苏,虫子更活跃。”但今年总体来看,农残检出量不高,全年检测1万批次,其中不合格的大约40批次,比往年少了近1/3。
食用菌比绿叶菜更安全?
按照菌种站的说法,与蔬菜相比,食用菌大多是工厂化培植,规模化生产,对菌物生长环境的管控更加严格,几乎所有菌类都有灭菌工艺,相比不少蔬菜都更加安全。
农科院菌种站的食用菌大多是利用玉米芯、麸皮、麦秸等培育而成的,并且栽培过程不用农药。
“在农贸市场几乎没有检测出菌菇类有机磷超标,倒是可能使用二氧化硫对菌菇保鲜,这招同样适用冬笋、生姜等,表面看起来颜色鲜亮的菌菇,建议还是不要购买了。”
超市蔬菜比菜场更安全?
这个说法过于牵强,市内很多超市、菜场菜贩都会在同一批发市场批发蔬菜,而这些蔬菜很有可能出于同一菜农之手。“蔬菜的农药残留主要跟种植环节相关,超市、农贸市场的菜很多有可能是同源的,安全度完全没有必要比。”业内人士表示。
超市和农贸市场同样配备快速检验室,古荡农贸市场最近新修的实验室迎来第五套检验设备,检验员每天检测工作时长6个多小时,在市场内80多种品种中抽检50种-60种,几乎两天就可以轮流检测一遍,检测结果全部会公示,有问题的产品一律没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