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树平提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被经济学家们称为格雷欣定律,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提出来的。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同等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快花出去,结果导致劣币充斥市场,良币被赶了出去。
当然,随着纸币被广泛运用,实际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已不复存在,但时至今日,现实生活中类比的事例依然无处不在。比如,令人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边远商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现代版的“劣币”,正是利用流通领域某些监管漏洞,利用自身“价格优势”,利用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购物心理,觊觎市场,趁机向“良币”发起挑战,以图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支树平用“劣币驱逐良币”案例,说明目前质量工作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阐述当下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社会质量共治的必要性、紧迫性,提醒社会各界要高度警惕、深刻反思,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有效遏制当代版“劣币”,就要高擎质量旗帜,唱响质量旋律,传播质量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良币”氛围,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当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亲手砸向“不合格冰箱”的一记重锤,为企业“砸”出誉满全球的“质量海尔”“品牌海尔”,创造出中国民族工业凭质量、创新昂首走向世界的奇迹。后来,以海尔集团发展历程为题材拍摄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其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企业推行6S管理、品质精细化管理、创新产品设计、周到服务客户等真人真事展开,更使海尔故事家喻户晓、万民称道。
有效遏制当代版“劣币”,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性,激发起亿万群众重视质量、监督质量的热情,鼓励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用脚去投票”,形成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使“劣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正如支树平强调指出的:“不管是国内产品还是进出口商品,但凡有假冒伪劣,都要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决不允许流入市场,决不允许走出国门,决不允许损害公众利益和国家形象”。
随着社会各界对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社会质量共治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正在形成。在这种大形势下,“劣币”们的地盘会越来越小,最终必将被“良币”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