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指导各城市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确保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严控跑冒滴漏。”8月18日,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加大力度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早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同时也明确要求“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
这些规定都明确提出了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一方面,这样的管网是造成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国内30%的供水漏损发生在管网接口处;另一方面,巨大的改造工程将会给管网行业带来利好消息。如何让高质量的管网真正进入城市供水系统,达到节水的目的,就成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关键。
漏损率标准亟待修订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执行的标准主要是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该标准提出漏损率实际最高可达18%。“在10多年的执行中,全国只有少数城市能够达标。”住建部市政给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小明表示,标准中“漏损率”的定义在近10年中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际水协(IWA)推动的水平衡分类方法,把供水管网的漏损分为真实漏失率和计量误差、管网背景漏失和无收益用水等,原行业标准已经无法全面准确反映行业现状。据悉,住建部目前已经启动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原则是结合国际通行评介方法和中国实际情况做些调整,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完成。
管网漏损率是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据官方统计,国内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最高达70%以上,而日本1997年全国平均漏损率仅为9.1%。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即使是依照现有标准的要求,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也不容乐观。专家表示,管网老化、管材质量差、建设标准低、缺乏维护、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规划、城建施工经常碰触管网等,是造成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郑小明认为,此次国家提出的管网改造中“使用年限超过50年”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指老旧及状态不好的管道。实际上,材质好、施工质量好的管道可以使用100年;材质好、施工质量不好或材质不好、施工质量好的管道使用二三十年就会出问题;材质不好、施工质量不好的管道,使用不到10年就出问题。
应明确改造标准
在城市供水管网中,可用于管网建设的管材种类较多,包括水泥管、铸铁管、塑料管道等。“国际上好的管道材料我国基本都能生产,我国质量标准和检测能力都有,但再好质量标准也可能生产出劣质产品来,如去年年底央视曝光江苏七都镇的废旧回用塑料原料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今年3.15浙江曝光的不合格塑料给水管。”郑小明透露,过去的二三十年我国城市大中口径的输水管用了较多的预应力混凝土管,这些管道接口损坏特别严重,漏水也特严重,更换修复的任务很重;玻璃钢管在供水管道上应用也问题较多;薄壁钢桶预应力混凝土管在中国正在大量使用,但美国已经停止生产并向全世界使用者发出警示。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占杰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给水(即所谓的自来水)管网塑料管道实际使用量还不是很多,应提倡节水技术、节水装备、节水管道的推广和价格补贴制度,提高采用新材料、好材料的积极性。塑料管道具有内壁光滑、不生锈、水头损失小、漏失水量小、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点,值得在城市供水管网中推广。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杭世珺曾表示,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存在很多问题,如错接、混接、管道淤积以及施工方法等,无论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的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改造标准,指导施工的进行。另外,尽管技术不是最大的难题,但在老城区旧管网改造中,技术是质量的一大保障,中国管网问题的现状是北方漏水、南方渗水,如何保障不渗不漏,需要找到合适的材质,对管材质量的要求一定要严格。